【明報專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昨公布一項問卷調查,結果指逾七成學生及近半家長以負面形容詞描述做功課,逾半家長贊成推行小學無功課日,團體呼籲教育局進一步制訂功課指引,要求學校遵循、減少功課量。 該會於去年8至10月向726名家長及學生做問卷調查,結果有逾七成受訪學生形容做功課厭煩、無心機做及悶;另有近半受訪家長認為做功課很大壓力、無心機做及成為家人衝突來源。有近六成學生及逾四成家長無法選取任何一個正面詞語形容做功課,僅約17%學生認為做功課有助鞏固學習、了解學習進度及訓練思維。 六成家長盼每周一天 七成小一和小二家長認為功課應在1小時內完成,惟當中僅半數學生達標,另有8%小一及小二生需最少2小時才完成。有逾半小三至小六學生花最1小時做功課。 調查指逾七成學生希望於長假期如聖誕、新年、復活節日及暑假實行無功課日,有六成以上家長希望每星期一天無功課,亦有約五成半家長認為可嘗試每月一天無功課。 教界:撤功課不宜一刀切 身兼小學教育領導學會主席的校長張勇邦表示,推動無功課對學校來講不難,教師都明白學生的難處,但要從現實去看,因課程指引中的教學內容很多。張又指該校教師分發功課傾向重質不重量,減輕學生壓力。 樂Teen會去年2月至4月期間在一間學校舉辦一天無功課日,及在兩間學校舉辦一連4天無功課日,基督教服務處深東樂Teen會服務主任朱麗英指受學生及家長好評。 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指出,功課的質比量重要,但補充,幾乎所有國家都發現暑假後學生學業倒退,若家長在暑假能為子女提供多元學習經歷,或不需要功課,但其他家長可能仍歡迎功課,不宜一刀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