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第5次人大釋法爭議
【明報專訊】(見圖)
■模擬試題
◆資料A:漫畫一則
資料來源:〈尊子漫畫〉,《明報》,2016.11.07
◆資料B:新聞節錄
立法會開局一個多月,至今糾纏於宣誓和議員資格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對《基本法》104條釋法,涉及3條明文原則,除涵蓋議員當選後的宣誓要求,釋法條文更延展至參選權,指明參選也要符合效忠特區及擁護基本法,而就任後被發現虛假宣誓,或行為違反誓言要承擔法律責任。有法律界人士認為104條只涉及宣誓,但人大的解釋同時牽涉本地法《宣誓及聲明條例》,等同修改香港法律,架空法院及本地修法程序,開危險先例;有議員更直指此舉等同收回香港部分自治權。
今次是回歸以來第5次釋法,法律界人士批評今次釋法嚴重損害香港獨立司法權,發起黑衣沉默遊行抗議。多個建制陣營團體則力撐釋法有理。對於釋法「追溯力」問題,律政司長袁國強指出,對未裁決的個案,法院有責任按釋法要求處理。現時除青政梁頌恆及游蕙禎外,劉小麗亦涉及議員資格的司法覆核訴訟。11月10日再有市民入稟申請司法覆核8名非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的宣誓是否有效。
◆資料C:對法治和人大釋法的不同看法
某兩名基本法委員會委員:
釋法不會加劇中港矛盾,香港是一國兩制,主權上屬中國一部分。釋法的好處是令大家明白港獨是不可能的,並明確說明法律規定及要求,既有利澄清當前爭議,亦能促使立法會恢復正常秩序,有利行政,並為立法及司法機關處理宣誓中出現的問題,提供指引及遵循的依據,因此整體有利維護香港法治。
某執業律師:
香港最大的營商優勢就是司法獨立,如果司法威信被動搖,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定會受影響。如果人大解釋基本法的權力是可以被扭曲地使用,會開很壞的先例,而市民牽涉公權的生活或商業權利都可以逐漸被奪走。
某時事評論員:
法治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礎,亦是市民認為一國兩制能確切實行的一大原因,但市民對法治的信心正下降。雖然香港在美國傳統基金會最新經濟自由度指數仍名列第一,但報告提出北京正侵蝕本港司法和立法會權力,或削弱法治。希望中央和香港政府行使權力時謹慎和克制,以免損害外界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某商界人士意見:
人大釋法有助澄清本港社會爭議,令社會回歸穩定,以盡快恢復立法會秩序。有信心香港作為中國一部分並持續繁榮,釋法對香港營商環境不會構成影響。
某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學者:
一國兩制的最大矛盾和困難,是中港之間的政治價值差距。港人重視法治、人權、自由、民主、程序理性,而近年中國對異見和言論自由則愈見高壓。無論重複多少次「中央有誠意落實一國兩制」,只要搞一次這樣完全違反香港人核心價值的「僭建」基本法,便完全暴露中港政治價值上有不可修補的鴻溝。若「一國兩制」還代表中央可隨意改變遊戲規則、破壞高度自治和香港的司法制度,如何吸引年輕人支持?
◆資料回應題
1. 參考資料B,描述資料A漫畫的內容。
2. 參考資料C,討論人大主動釋法對香港社會的影響。
◆延伸回應題
3.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尊重法治精神如何有助提升港人生活素質。
■相關概念
法治(rule of law)
認受性(legitimacy)
管治效能(governance efficiency)
一國兩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社會政治參與 (socio-political particip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