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寫一寫
以香江中學學生會會長葉精勤身份,撰寫早會演講辭,鼓勵同學重視學習,並參加學生會舉辦之體驗活動。演講辭先簡述學校教育的意義,並說明現行的學校課程如何體現此意義;再提出一項體驗活動,從形式及意義兩方面,論證活動如何能喚起同學重視學習。(閱讀材料見上期)
■學生示例
(圖a)
■教師短評
1 能於首段交代作者身份,但未能明確交代演講的背景與目的。宜配合語境,感謝批准或促成是次演講的人物、機構。
2 未能明確指出舉辦「體驗活動」目的。該段宜併入第一段,並加入「問句」,以增強與聽眾的互動。
3 交代了「學習語文科的作用」。宜緊接交代「學習外語的作用」,整合學校輔導組舉辦的五種外語課程和專門術科,拓展語文學習和專門術科的作用,這安排似較合理;「此外,學習這些知識有助我們裝備自我……能培養我們適用的工作技能」一段文字可刪去。
4 未能合理地依不同學科整合及說明(拓展)各學科升學、就業的作用──不單學習知識,更可認識自己,培養品德情意。
5 原來的過渡段未能做到「承上啟下」。建議加回「問句」。
6 原文並未有具體交代「映雪囊螢」的形式。
7 證論單薄,未能提出有力論據。
8 此段論形式,宜與原來「論形式」的段落結合成一段。
9 宜在總結再加入「問句」,增強寫作主題的感染力。
■教師總評
1 語境意識:下中品
1.1格式
● 稱謂遵守「先尊後卑」原則
● 未能用頓號分隔稱謂中的不同人物
● 未能在演講辭中加入「問句」
1.2 特定對像
● 原文向全校同學發言,文章尚算呼應此語境
1.3 行文語氣
● 能做到不亢不卑
1.4 對應語境
● 未能於首段完整、清晰交代演講背景
● 未能於首段交代寫作目的
● 能於末段寫出「期盼」,惜未能突顯與同學共同努力 的願望;學生會會長亦屬學生一分子,應呼應此語境
2 整合拓展:中下品
● 能依題目要求(簡述學校教育的意義)作整合
● 能於段落之首明確點出「整合要點」
● 拓展結構混亂,未能依據資料就不同的科目說明「學校教育的意義」
3 見解論證:下上品
● 沒有提出具體說明活動形式──「論據」──以論證「映雪囊螢」如何能喚起同學重視學習
● 未能提出論據論證「映雪囊螢」意義如何能喚起同學重視學習
4 表達組識:中下品
4.1 組識
● 段落分明
● 過渡段欠明確點出「承上」與「啟下」的關係
4.2 表達
● 文句仍見累贅
● 偶有語病
■教師示例
●首段
各位早晨!我是學生會會長葉精勤。首先感謝校方對學生會的信任,讓我在早會上與各位同學分享想法。新學年開始了一個多月,大家是不是充滿期盼?學生會顧問方老師指示在下藉此機會,談談學校教育的意義,盼有助同學思量學習的意義。以下我先說明對學校教育意義的看法,再介紹學生會即將舉辦的活動,希望同學踴躍參與。
●過渡段
總括上述所言,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學校教育的意義在於學習知識、培養品德,是不?學生會10月將舉辦「映雪囊螢」學習體驗活動,目的為喚起同學重視學習。下文將介紹活動形式和意義,並說明此活動如何令同學更重視學習。
●見解論證
「映雪囊螢」是倣傚孫康、車胤兩古人分別借助雪映月光、螢蟲之光,艱苦夜讀的學習精神。活動於10月一個星期五晚上舉行,在學校體育館自行紮營留宿。由於地方所限,是次活動只讓中三同學參加。活動形式採小組制,四至五人一組,在昏暗燈光下,完成指定的學習報告。學習報告需在星期六作匯報。匯報後設「分享會」,各組同學抒發摸黑完成報告的困難,及堅持完成報告的感受。同學從未在學校留宿,加上採小組活動形式推行,這活動應能吸引同學,而活動形式能讓同學體會到互相扶持與艱苦學習的重要。
原本亦有同學建議舉行「懸樑刺股」體驗活動,試圖以痛楚喚醒同學對讀書的追求。誠然痛楚能令同學在昏昏欲睡時為之一振,但亦會傷害身體。再者,高壓活動只是一剎那的痛楚,並不能從本質上改變學習態度,故學生會最終選擇舉辦「映雪囊螢」體驗活動。
至於「映雪囊螢」的意義,在於讓同學體驗環境與學習的關係,身體力行體會古人的學習精神,從而更珍惜學習。香港學生生活環境較不少發展中地區安逸、舒適,久而久之,難免身在福中不知福,以學習為苦差,常想茤騋瓷B打電動,去年學生會的《學習情況調查》正反映這問題。有鑑於此,學生會舉辦此活動,希望同學明白在艱苦的環境下,更應該想辦法解決,並透過活動,感受克服困難的樂趣。學生會曾試辦「映雪囊螢試驗」活動,參與活動的三十名同學一致認同活動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的重視,建立堅定的心。
●末段
上述各項,僅為在下淺見,學生會各種設計旨在提醒同學重視學習。讓我們一起努力,藉新學期之初,抖擻精神,認真努力學習,充實知識,培養品德,好不?我的演講到此為止,謝謝各位!
聆聽及綜合參考答案下載請登入以下連結下載:
life.mingpao.com/htm/dl/20161021KU.doc
作者簡介:資深中文科老師,198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先後獲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碩士銜,現為學友社模擬文憑試籌備委員。90年代起開始為《明報》撰稿,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學史》、《中國語文及文化——文化問題》。
文:唯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