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子滑雪致癱 母組基金研療法 共籌3000萬 探索脊髓再生有進展
【明報專訊】12年前一次滑雪意外,令潘太的16歲長子自此下半身癱瘓,她四出尋良醫時,發現眾多醫療研究只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家境富裕的她遂善用人脈,成立脊髓損傷基金會,協助籌款完成臨H研究,最新發現移植臍帶血的幹細胞再配合步行訓練,可助嚴重患者短暫步行。
雙腿難再走路的兒子如今重新振作成為輪椅籃球隊隊長,潘太計劃日後推行公眾教育,協助更多同類病人。
潘太的丈夫為上市公司泛海國際的執行董事,夫婦的長子在16歲時跟隨學校到日本旅行,滑雪時發生意外致下半身癱瘓,當時潘太為他廣尋良醫,卻多番被告知「無得醫,以後都是這樣」,兒子知道自此要坐輪椅後,一度意志消沉,不願外出及停學了一年。
嘆多停留動物實驗 遂推臨H測試
潘太不想「坐在家中靜待醫學發展」,她助兒子求醫的過程中曾接觸不少脊髓損傷的研究,但都只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可能全世界動物、老鼠都消失珝嚏A我們都未有臨H測試」。
她在2004年成立「香港脊髓損傷基金會」,籌款資助科學家完成有關脊髓損傷的臨H測試,更獲港大首席副校長譚廣亨、中國科學院院士兼港大生物醫學學院名譽教授蘇國輝等加入,組成「中國脊髓損傷研究協作組」。
移植臍帶血幹細胞 訓練重新走路
基金會成立至今共籌款3000萬元,資助6個臨H研究項目,其中最新成果包括去年於期刊Cell Transplantation發布的臍帶血單核細胞移植研究。蘇國輝指出,團隊於2011至2013年間,分別在香港及昆明招募28名嚴重脊髓損傷患者,為他們注射臍帶血單核細胞,以刺激脊髓神經線再生,結果8名香港病人的神經纖維呈現再生反應,但肢體功能無改善,而其餘20名昆明病人除了有神經線再生,再額外接受6個月步行訓練,結果治療一年後有75%患者可在四輪車等協助下行走逾100米,60%患者可自理大小便,更有5名患者從「完全性損傷」改善為「非完全性損傷」。
醫生:次階段測試仍需3年
有份參與香港部分研究的中大腦外科主任潘偉生表示,估計本港約有400名嚴重脊髓損傷病人,多是因交通意外或運動意外所致,他們下肢沒反應,亦影響大小便自理,今次結果屬第二階段測試,預期仍需再做3年研究,目標下一步展開第三階段臨H測試。譚廣亨亦強調現時並非找出終極治療方案,期望日後研究能幫助更多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