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不止餵哺 情緒差更影響孩子
【明報專訊】部分新手媽媽如Noel及Kathryn因分泌不足或病患未能餵哺母乳而感壓力,有臨H心理學家及精神科專科醫生均指出,宜以媽媽及嬰兒健康為大前提,保持穩定情緒,才能更好照顧嬰兒。
臨H心理學家葉妙妍表示,部分產婦因各種原因未能餵哺母乳,或會因與產前計劃餵母乳的落差太大而怪責自己,並感內疚。她解釋,若母親情緒因此出現問題,不但不能照顧自己,更有可能不能照顧嬰兒,造成惡性循環。
多抱多玩 關係更親密
葉妙妍認為產前講座提及餵母乳時,宜令孕婦明白或有可能未能餵哺母乳,餵母乳與否不影響嬰兒健康成長,令孕婦產前有心理準備。另外,產婦宜嘗試接受餵哺僅為照顧嬰兒的其中一環,最重要是父母的愛,增加與嬰兒互動如擁抱、逗嬰兒玩同樣可建立母嬰的親密關係。
香港執業精神科醫生協會前主席丁錫全表示,以奶粉餵哺嬰兒的媽媽或因其他人餵母乳而有同儕壓力,建議奶粉媽媽以初生嬰兒的健康為首要,餵奶不足或更影響嬰兒發展;及避免與其他媽媽比較。他又指出,奶粉媽媽或有不同原因未能餵母乳,盼社會各界可增加理解,減低新手媽媽的壓力。
「盡力便可」 專家盼外界勿添壓力
香港母乳育嬰協會副主席廖韋欣建議,未能餵母乳的媽媽只要盡了力便不用內疚;而媽媽若因未能親自餵哺造成分泌不足感壓力,則可在泵奶或擠奶時帶子女衣物或觀看其影片減壓,或加入母乳媽媽互助群組,尋求交流支持。國際母乳會(香港)主席余婉玲則指出,部分媽媽或因健康及受限工作環境放棄餵母乳,部分人則以錯誤方法餵哺遇困難而棄餵,建議政府加強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