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近半人願用 多長者接受 醫生﹕心電圖App未證有效
【明報專訊】九成心房顫動患者發病前沒病徵,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電話調查發現,47%受訪市民願用智能手機檢測心律,其餘受訪者中有63%人認為「無需要」。醫生提醒巿民,手機心電圖程式未證明有效監測,高危者應定期找醫生檢查。
僅36%人認知心房顫動 長者少認識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今年6月委託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以隨機電話方式訪問了810名市民,結果發現整體有36%人聽過心房顫動,長者組別則有30%受訪者聽過。該學院義務司庫陳藝賢表示,數字反映市民對該病認知增加,相信是近年推廣較多,但長者認知仍較弱,不能鬆懈。
調查亦發現,47%受訪市民願用智能手機及儀器檢測心律,長者的接受程度更達49%,較年輕市民的40%高9個百分點;不願用智能程式檢測的受訪者中,63%表示「沒有需要」,19%「怕不準確」。
研究顯示準確度約五成
陳藝賢稱,近年市面有各種偵測心跳的智能手表及手帶,但不一定準確,只監察心跳速率亦不能找出心房顫動,要靠心電圖監測。智能手機亦有簡易心電圖等應用程式,陳說尚未有科學證明自行測試有用,反而或令用家更焦慮。學院會董蕭頌華稱,一年前比利時有研究顯示,一款簡易心電圖程式起初稱準確度達97%,但五六百名用家使用後,調查發現準確度只有約五成,他強調這些程式只是輔助,不能用來確診。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柱柏稱,房顫患者中風風險較常人高5至7倍,約九成患者發病前無病徵,易受忽略。蕭頌華稱,本港每年約有1.2萬宗中風,當中約四分一、即3000宗是房顫引起,但以往研究顯示有三分之二個案及早用藥能避免中風,故建議年過60歲的高危者,應定期接受心電圖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