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蘇丹作為全球「最年輕」國家,立國剛滿5年,內戰卻斷斷續續近3年。中美兩國在蘇丹南北內戰,至南蘇丹獨立後都扮演重要角色。南蘇丹危機重燃,兩國動向備受關注。
南蘇丹內戰未平主因為部族衝突,基爾來自國內最大的丁卡族,反對派馬沙爾則來自第2大的努維爾族。努維爾族聚居石油藏量豐富的北部,希望得到財富及權力上的優待,因而與丁卡族有利益衝突。南蘇丹依賴石油作國家收入來源,但近年國際油價急跌,國家衝突更重挫油產,再加上國內逾百部族歷來慣以武力解決衝突,政府及軍隊內部各族為資源而分裂並發生流血衝突足可預期。
新華社斥美「始亂終棄」
美國可說是促成南蘇丹2011年誕生的主要推手。蘇丹達爾富爾危機期間,美國等西方國家力主制裁當時的蘇丹政府,並為南蘇丹政府前身的蘇丹人民解放軍(SPLA)提供軍援,直至南蘇丹獨立。新華社昨就南蘇丹局勢發表評論,聲言南蘇丹陷內亂的外因,是美國當年為其石油及戰略位置支持南蘇丹獨立,不過後者在獨立後的重要度大減而「始亂終棄」,批評美國未有積極介入南蘇丹饑荒及衝突,卻反過來因應解決伊朗核危機,與蘇丹重修舊好。
中國當年力撐蘇丹政府,南蘇丹獨立後卻很快與之建交,並作大量投資。在1985至2005年的第2次蘇丹南北內戰期,蘇丹石油佔中國非洲入口石油量約四成,而中國則成為蘇丹最大武器供應國。南蘇丹獨立後,中國公司到當地投資及重建。中國亦向南蘇丹派出維和部隊,至2014年12月派出維和步兵營700人。《紐約時報》當時指出,任務既標誌着中國對聯合國維和行動作出更大承諾,也標誌着北京希望加強保護在南蘇丹的商業利益。
西方批華「發災難財」
有西方輿論批評,中國一方面拉攏南蘇丹,同時有中國企業向蘇丹政府出售武器,後者則為南蘇丹總統基爾提供援助,中國有利用危機謀取自身利益之嫌。對此,中國駐南蘇丹大使馬強表示,中國對蘇丹售武皆在戰亂前談妥,只是履約;中國亦支持非洲國家尋找自我道路,不會推動所謂的西方民主價值。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