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航偏離低飛 疑涉聽錯指令
【明報專訊】深圳航空客機本月26日在香港國際機場放棄降落後,無遵照本港復飛航道,在大嶼山以低於安全高度飛行,掠過天檀大佛。據流出的空管對話,涉事機師疑聽錯空管人員指令而偏離航道。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昨在網誌斥違規機師「自由行」危害安全,促民航處立即禁止涉事機師駕機來港。
民航處重申無威脅公眾安全
民航處稱,已將事故通知國家民航局相關部門,並已要求深圳航空派員來港交代事件的詳細調查報告及跟進工作。民航處在研究報告後再決定跟進行動。民航處指涉事客機在整個復飛過程中,無影響香港空域內其他航機的安全,當時天氣良好,航機亦沒有與其他飛機或建築物(包括天壇大佛)碰撞的危險,重申事故無構成對公眾安全威脅。
涉事深圳航空客機本月26日由福建晉江飛抵香港國際機場,突然取消降落並復飛,機師當時沒按本港復飛航道向東北飛往大帽山一方,反右轉於大嶼山約3000呎上空飛行,遠低於該處最低安全飛行高度4300呎。
機師與控制塔通話流出
民間團體「機場發展關注網絡」與環保觸覺,昨播出涉事機師與香港控制塔空管人員的通話錄音,揭露涉事機師懷疑聽錯空管人員指令而右轉復飛。機場發展關注網絡發言人巫堃泰認為,涉事客機即使決定復飛,都須按照本港復飛航道,而非「自創」航道,而按當時客機的低飛高度,更有可能撞向鳳凰山脈。他批評民航處處理不當,容許該客機發生如此嚴重事故後仍離開本港,該客機的黑盒數據包括飛行紀錄及通話可能已經消失,令民航處難以蒐證。
團體質疑民航處「零應變」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則批評民航處在事件上「零應變」,並憂慮日後「三跑」建成後,本港緊急復飛航道將與深圳機場的西南降落航道有部分重疊,構成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