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去聖堂更長壽

[2016.06.27] 發表

由著名的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於2016年5月16日在極具權威性的美國醫學會期刊(簡稱JAMA)發表研究報告:每星期都去聖堂的人早逝的風險減低百分之二十五(即四分一);而每星期都參與超過一次宗教集會及禮儀的人早逝的風險更減少百分之三十三(即三分一)。研究人員的結論是:經常參與宗教儀式能減低全死因死亡率(即所有原因導致的死亡率)和因心血管疾病及癌病造成的死亡率。宗教及靈修是未受到正確評價的資源,醫護人員可在適當的情況下與患者探討。

研究人員分析超過七萬四千五百位女護士提供的資料,這是一個正在持續進行中、稱作「護士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學研究,從1992年至2012年,她們每兩年填寫一份有關生活方式及健康的問卷。並從1992年開始,每四年提供她們參與宗教集會及禮儀的次數,可選擇的次數是:每周超過一次、每周一次、每月一至三次、每月少於一次、很少或從不參與。

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參與不同次數宗教集會的人的死亡率,對比不參與宗教的人,接受研究的人全部都是女性、百分之九十七是白人、大部份是信奉羅馬天主教或其他基督宗教,少部份是信奉猶太教,並沒有信奉印度教或回教。為確保所得資料能準確反映參與宗教集會及禮儀的效果,研究團隊列出了多個雜染因素,並作出適當的調整,這些因素包括:年齡、居住的地理區域、體重、體力活動、飲食習慣、高血壓、高血脂、抑鬱或其他疾病、抽煙、喝酒、服用維他命或賀爾蒙補充劑、丈夫的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獨居、社交生活等。

研究的結果顯示出一致的模式:經常參與宗教儀式能減低全死因死亡率和因心血管疾病及癌病造成的死亡率。在這個長達十六年的研究中,與不參與宗教集會及禮儀的婦女比較,每周都參與超過一次宗教禮儀的婦女的全死因死亡率下降百分之三十三,至於經常參與更多次數的婦女,她們的死亡率更減低百分之四十五。研究人員解釋,這些分別是由於兩者間的不同社交支援、抽煙率、對事物的觀感等,不過研究人員同時指出一些可能有影響、但難於測量的因素,例如心理彈性、應對機制、生命意義、自律等。

由於這個研究的對象主要是信奉基督宗教的白種女人,所以不能確定對其他人士也有相同的效果,例如信奉基督宗教的男人和小孩、信奉其他宗教的人等,有非宗教團體反駁,生命意義、自律及其他因素不一定在宗教團體才有,但肯定有宗教信仰的人較能活出這些要素。

人類是群居動物,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享受定時的社交活動肯定能大大改善身心健康,有研究顯示,以下的生活方式能促進我們的健康:

(一)聯繫:與家人、朋友、同學、同事、鄰居等保持聯絡,與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二)經常運動;

(三)不斷學習:學習新的知識及技能能給予滿足感和成就感及加強自信;

(四)施予:就算細微如微笑、說聲謝謝或安慰的話也有效,為社區中心作義工更能促進身心健康和建立新的社交網絡;

(五)活在當下:細心留意活著的這個時刻,包括個人的思想和感受、身體狀況及周遭的環境,這能積極改變對人生的感受及應對挑戰的處理方法。

更多健康醫事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