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火箭海南升空
長征七號返回艙今午着陸內蒙古沙漠
【明報專訊】「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昨晚8時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將載荷(負荷物)送入預定軌道,成為中國未來航天發射任務的「主力軍」。不同於以往在內陸發射火箭,這是中國首次啟用臨海的文昌發射場,火箭升空時火焰照亮海面,夜幕中恍如「海上生明月」。「長征七號」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小比例返回艙,今日下午將以彈道方式返回東風着陸場,瞄準點位於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着陸區域範圍2萬多平方公里。
《南方日報》報道,昨日上午文昌還出現陰雨雷暴,午後雨止轉晴,傍晚更出現絢麗晚霞。不過針對這個臨海發射場的潮濕氣候,「長征七號」採用防水設計(見另稿),即使中等雨量也能發射。「長征七號」運載能力達13.5噸,是以往運載火箭的1.5倍(見表)。不同於其他現役火箭,「長征七號」大量使用液氧加煤油的低溫推進劑組合,不過文昌昨日氣溫最高達32℃,為防燃料中的煤油溫度上升,從前日下午起,工作人員以低溫的液氮來為煤油降溫。
西沙測數據 整流罩墜黃岩島
火箭昨晚8時07秒點火起飛,之後各方測控點接力傳來火箭飛行實時數據,新華社稿中特別提到,當中一處測控點是位於西沙群島的琛航島上、中國唯一的深海陸基測控站「西沙測控站」,又稱發射211秒後,整流罩殘骸濺落南海黃岩島附近海域。
據悉,「長征七號」的總體設計團隊非常年輕,逾八成未滿35歲,近半有博士學位。「長征七號」升空吸引大批遊客前往航天發射場所在地文昌市龍樓鎮。中新社報道,截止23日,1160名來自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的團隊遊客及4000多名自駕遊客湧向這個只有2.5萬人口的小鎮,旅館客房爆滿。當地商人抓緊商機,小販向遊客出售望遠鏡;房地產銷售顧問推介本地樓盤,稱買樓即送紀念幣和火箭模型。文昌市設置了8個火箭發射觀看點,同時根據人流量和安全狀況啟動流量控制預案。昨日眾人在發射場對面海灘翹首等待了一天,夜晚目擊火箭升空似「海上生明月」的景象,紛紛歡呼。
帶動小鎮經濟 旅館爆滿
繼「長征七號」之後,下一個待飛的火箭是「長征五號」,已經矗立在文昌發射場,預計於今年下半年首飛。它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與國際上主流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將承擔發射嫦娥五號、空間站核心艙以及火星探測等重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