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壓力大、女性、中年人均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俗稱「大頸泡」的高危患者,病人一般要服藥一年至一年半,部分人會出現嚴重副作用,白血球數量減至零,免疫力全失,可因感染致死。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服藥後出現副作用與基因變異有關,建議甲亢患者先作基因測試,再考慮治療方法。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名譽臨H教授龔慧慈說,10萬人中每年有90個甲亢新症,四成為40至59歲,女性佔76%。龔解釋,甲亢成因多與免疫疾病有關,女性更年期時有荷爾蒙改變,較易誘發甲亢。 研究﹕基因變異致白血球減 從事飲食業、40歲的鄧小姐2012年11月心跳加快、手震、出汗、眼皮浮腫,確診甲亢後接受口服抗甲狀腺藥劑治療,用藥一個月後出現發燒、喉嚨痛等。鄧起初以為患感冒,至發燒第4日,她因手腳乏力、呼吸困難入院,原來她的白血球數量減至零,血液中全無粒性白細胞,抵抗力盡失,更因染肺炎需隔離防感染,留醫近一個月。 龔慧慈說,約0.2%甲亢藥用者會出現罕有的粒細胞缺乏症、即白血球過低,一般用口服藥3個月內發現問題。 港大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張正龍稱,其研究團隊於2012至13年間分析20個服抗甲亢藥引起粒細胞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基因「HLA-B*38:02:01」與引起粒細胞缺乏症有關,測試準確度逾93%,研究結果已於5月刊登於醫學期刊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招募逾500人免費基因篩選 張又說,擁有上述基因者不應服口服藥劑,應改以放射線碘治療或做手術。港大現招募500至1000名於3個月內確診患上甲亢的病人,免費作基因篩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