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位於廣東江門市的台山核電站整個計劃,擬興建六台發電機組,已獲批的一期工程共有兩台,投資額達730億元(人民幣·下同),是目前在電力領域中投資規模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項目。機組採用法國研發的第三代壓水式反應堆(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簡稱「EPR」),是目前最先進的核電設施。 按法國電力公司(簡稱「EDF」)原合約,台山機組是繼芬蘭、法國機組之後,全球第三、四台投產的EPR機組。不過,EDF子公司阿海琺集團(AREVA)生產的反應堆壓力容器,去年4月被法國核安全局發現頂蓋及底部的碳含量達到0.3%,大幅超出法定標準36%,令容器韌性不足,在抵受極高溫度及壓力時容易脆裂,導致核泄漏。芬蘭及法國興建中的核電站隨即停工,唯獨台山繼續工程。 中廣核去年底公布,將投產日期由今年延至明年,原因是全球尚未有採用三代核電技術的核電機組投入商業營運,核電機組系統集成及性能試驗尚需驗證。EDF及AREVA今年4月再發表測試結果,指出反應堆壓力容器頂蓋及底部的鋼材,碳含量超標位置較原先的估計更深入,超過容器厚度的一半,需要延長複檢時間,料今年底完成。4月底AREVA向法國核安全局提供檢測結果,發現自1965年以來,有400件組件檢測記錄不當,包括測試結果被修改,其中350件去向未明。 然而,中廣核電力本月18日邀請香港傳媒到深圳總公司參觀,集團新聞發言人黃曉飛首次回應壓力容器問題,指AREVA對台山兩台機組的相關組件之製造過程,按照「適用法規」的要求進行了全面複查,沒有發現不符合標準的地方,並對1、2號機組分別在明年上、下半年投產充滿信心。 曾任加拿大原子能研究所高級科學家的香港核專家胡仲豪指出,如果台山要做第一個運作的EPR,等於將台山項目變成一個試驗場,肯定存在安全風險,「台山正做一些無前人經驗的事EPR已經有很多負面往績,中國機組又是全世界首個,各方面來說,中國是行先了一大步,我個人認為,應該要十分小心」。胡仲豪指出,核電站的管理運作亦是影響安全的關鍵,但他對內地的工作文化沒有信心,「負責的人有多大風險意識,是文化知識問題,也是習慣問題」。 另一名熟悉核電巿場人士估計,1號機組原定2013年投產,至今延誤多時,已令成本大增,每天都在虧蝕,所以中方急於投產。他批評,核電的安全隱憂一直存在,雖然近年技術經多翻改良,計算上的出事率是萬分之一,但目前全球有400多個已啟用的反應堆,當中6個出現事故,以此推算,比率超過百分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