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必讀﹕「香港」是什麼? .棟你個篤×《大逃港》
【明報專訊】「在太子站上車,下一站又是太子站……」對這口耳相傳的都市傳說,你或許左耳入、右耳出,原發表於網上論壇的小說《重複的太子站》作者「棟你個篤」卻說:「我真係驚謘A所以特別多幻想。」她認真看待都市傳說,還寫成故事,但對父親偷渡來港的真實經歷,她小時卻不愛聽,「小時覺好老套,心想不要跟我說這些事吧,或者會覺得這與我無關」,那何以她現在會讀《大逃港》一書?
從父親偷渡 思考「香港」何來
棟你個篤中學時已開始寫故事,但作品不多,大概一年一篇。外人看來珍貴的少年回憶,在她眼中卻是不太能接受的過去,「大學畢業後在家中找回手稿,覺得自己寫得太差了,題材多數是寫校園、愛情」,便全數丟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日子過後,才想起自己少年不識愁滋味——父親偷渡來港,有時會訴說翻山越嶺的經歷,她卻不以為然。近年社會對身分認同的爭拗令她想多了解香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會覺得自己是香港人,只會認自己是香港人,但事實上對香港(社會)以前是怎樣形成完全不知……現時的香港原來由當時很多(由內地)偷渡來港的人構成」。
《大逃港》一書記錄偷渡來港者的訪談內容,也載有各偷渡「路線圖」,如經深圳灣或進入梧桐山後經沙頭角進港等,棟你個篤憶起父親「那些年」的經歷,「一大班人半夜摸黑爬到梧桐山,很多人當時『叉錯腳』就跌到山下死了……(倖存者)之後再游水到香港」。她這才驚覺,原來爸爸當年這麼厲害,「如果我十二三歲時你荍琤h偷渡,會嚇壞我呢!」她跟父親分享讀後感受,但年屆古稀的父親已把當年經歷忘記得七七八八。別人偷渡的故事本來事不關己,卻令她更了解身邊人事,並啟發她寫下以偷渡為主題的短篇小說《魂歸》。
面對過去 有助指引未來
棟你個篤歷年來寫的小說,不乏純粹娛己、天馬行空之作,亦有富有深意、欲寄寓對六四等事看法的小說。她對文字敏感,長大後重讀稚嫩之作只感彆扭,認為假以時日應可把作品寫得更好。這聽來像羞於面對過去,事實正好相反,「接受批評才會改善,網絡是個令你有滿足感的平台,可以與人交流,知道自己欠缺什麼」。棟你個篤不會寫完整篇小說才逐段上載,「一次過寫十萬字很易心灰意冷,要一邊寫post(帖子)一邊改,才會有進步」。她讀《大逃港》,就是要面對過去忽略的事,也為未來指引路向。
◆棟你個篤
中學時已愛上寫作,大學念社會科學學科,現為文字工作者。作品《重複的太子站》2015年底在網上論壇及臉書專頁「八卦日常」連載,終獲出版社邀請於今年2月結集成書。
◆ 《大逃港》
作者陳秉安,以記者身分訪談多名中共建政後由內地逃來香港的人,並以人物故事形式寫下他們的經歷,記錄改革開放前、歷時30年的百萬人大逃港事件。
文、圖:鄒靖儀
《語文同樂 1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