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機械人 「志」在北大清華
語言理解知識推理受考驗
【明報專訊】明年的中國文科高考生將在2017年迎來一位特殊的競爭對手,四川省正在研發一個高考機械人,設置3個獨立人工智能程式,助其應考數學、語文與文科綜合(包括地理、歷史與政治)3科。機械人考生將在全封閉的「斷網」環境堙A由監考老師與公證員監督,與全國文科高考生同時考試和交卷。
明年考文科試 打印機印答卷
不過機械人考生的成績並不計入全國高考分數排名,即使它考獲滿分,也不影響當年的文科分數排名和一本線(內地稱重點大學為「第一批次本科」,可獲重點大學錄取的最低分數稱為「一本線」)劃分。不過國家科技部早已明確目標,2017年機械人考生首次應考將力爭一舉「考上」一本線,2020年更爭取「入讀」全國頂級名校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這款令人期待的機械人目前尚未命名,《華西都市報》報道,主攻數學科目人工智能程序的研發負責人、清華大學蘇研院大數據中心主任林輝稱,「目前對外的稱呼是高考機械人」。機械人其實是安裝了人工智能程序的伺服器,林輝稱,每門考試開始前會有專人將其與打印機連接,開考鈴聲一響,就將考卷的電子版輸入人工智能程序,此時的機械人完全「斷網」,僅通過自身的人工智能程序讀題、解答、輸入答案,最後通過打印機輸出答卷。
人工智能運作 作文難拿「立意」分
林輝也是成都本地一家智能開發公司的首席執行官,2015年中標高考機械人的數學項目,即到2017年應考時,高考機械人僅有兩年的研發時間,就需要完全具備一個18歲高考文科生的數學理解、邏輯思維和計算能力。
相比於數學,語文和文科綜合涉及到的主觀論述題部分才是研發難點。林輝解釋,作文評分標準中,「立意新穎、有深度」佔比重不高,與新聞寫作機器人一樣,高考機械人會分析題目關鍵字,再按經典的作文模式寫作,並不影響文章的謀篇佈局及內容,僅僅是情感和情緒有所欠缺,不會導致嚴重扣分。
數學組別的研發負責人、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符紅光說,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高考機械人也沒休息,它做了一份北京市往屆高考數學試卷,總分150分,它拿到115分的成績。符紅光說,高考機械人其實是人工智能水平的試金石,技術關鍵在語言理解和知識推理。高考機械人需要通過推理建立知識庫,而不是市面上常見的學習機儲存的題庫。
譬如,當解答「雞兔同籠」的試題時,高考機械人不僅需要理解題目,也需要像人類一樣掌握知識之外的常識,即雞和兔分別有幾條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