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橋人工島 填海鋼筒全移位 專家:倘沒加劇應不影響工程

[2016.04.30] 發表

【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接連被揭部分地方「飄移」,路政署昨首次證實,整個人工島工程所有85個大型鋼圓筒都出現移位,原因是填土加壓過程產生橫向壓力,導致旁邊的堆石海堤及鋼圓筒頂部分向外移,其中22個鋼圓筒頂部移位更達3至7米,需要特別加固,路政署初步評估是工序出錯,或受水深、淤泥鬆軟度影響,會聘請獨立專家協助調查成因。路政署長劉家強承認正在趕工,但強調沒有減省加壓工序,仍以明年底完工為目標。有工程師認為四分之一鋼圓筒移位幅度嚴重,比例算多,特別加固後雖未必令圓筒「返原位」,但只要不再繼續「飄移」,應不影響填海後的興建工程。

加壓產生橫向壓力促圓筒移位

本港首次採用不浚挖式填海興建約150公頃的人工島,包括約20公頃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的南部着陸點,這種填海方法不涉及浚挖淤泥,較為環保。本報日前透露早於去年已有內地工程師預視會有移位情况,須改用「英泥攪拌樁」加固。路政署長劉家強昨披露「每個圓筒都有少少(向外)伸延」,他指出,顧問早已預計移位約1至2米,又以蛋糕中間「唧忌廉」作比喻,指加壓過程中,會在填土位置上面利用臨時堆土加壓,除了令下面的淤泥層「唧走」水分加固,亦會產生橫向壓力,向外推動鋼圓筒頂部和旁邊的海堤(見另圖),但不會令整個人工島「飄移」,「填海地出現向下沉降和橫向移動普遍,人工島的填海土地仍然安全」。

最嚴重移7米 聘顧問調查

不過,劉家強承認22個鋼圓筒移位幅度較預期嚴重,分佈在人工島的北面、東面和南面(見另圖);署方會後補充,指有11個移位3至4米,5個移位4至5米,4個移位5至6米,2個移位6米以上。對於昨日有傳媒再披露,有圓筒移位約10米,劉家強表示最多只是移位約7米,但會聘請獨立專家協助調查移位成因,預料需時半年,初步認為是承建商工序出錯,或受水深、淤泥鬆軟度影響。

至於加固方法,路政署表示有承建商自資採用「英泥攪拌樁」加固,劉家強強調此舉仍要作分層加壓。他亦承認正處於趕工,但着重安全及工程質素,沒有加重臨時堆土以加速加壓程序,亦沒有縮短淤泥層在加壓後的「固結」排水時間。

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黃澤恩指出,所謂工序出錯,或因為填土不夠平均,致某一端產生較大橫向壓力,但移位後加固不會令圓筒「返原位」,「打支樁落去只是固定(移位地方)」。他指出,只要未有加劇移位,應不會影響興建工程。

行會批准三跑工程填海

另外,行政會議批准機場三跑的填海工程,涉及機場北面水域約1640公頃的前濱和海牀範圍,強調有關決定已考慮反對聲音,預計整個三跑道系統計劃需時約8年,而據了解,機管局快將展開填海工程。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轄下營辦的明德學院面對財困,2014/15年度出現1327萬元赤字,據了解原因包括學生人數遠低於預期,加上去年教育局提醒... 詳情
教協赴明報請願 促撤解僱執總決定
【明報專訊】《明報》上周突然即時辭退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引起社會關注,教協數名成員昨日到《明報》總部所在的柴灣明報工業中心遞交請願信,促請《明報... 詳情
TSA小三試 學校可自選成績報告模式
【明報專訊】今年有50餘間小學參與試行小三TSA,筆試將於6月14、15日舉行,檢討小三TSA委員會行政小組昨開會討論相關安排。小組成員、家... 詳情
曾健超案 亞視片段准呈堂 被淋警口供:強烈異味似尿
【明報專訊】「七警案」主角、公民黨成員曾健超於2014年佔領運動期間,被指向警察淋潑有味液體及拒捕,案件昨正式開審。聲稱被淋液體的警長黃凱文... 詳情
【明報專訊】聲稱被淋潑液體的11名警員,案發時均隸屬新界南總區第二梯隊,而指揮官就是廣為人知的時任警司朱經緯。 指示將衝擊者帶防線後處...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