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學者:拋物線形飛拱獨特 應獲最高級別保育
【明報專訊】前身為璇宮戲院的皇都戲院,位於北角英皇道及電廠街街角位置,曾是擁有逾千座位的大劇院,是北角的地標。繼郵政總局及中環街市,國際保育專業組織Docomomo International為皇都戲院發出「保育警示」,負責撰寫報告的德國學者形容其拋物線形飛拱十分獨特,肯定戲院在香港及國際歷史建築的地位,應獲最高級別的保育處理。
該組織認為,皇都戲院曾提供地下停車場,屬當時全港首創,擔心一旦財團完成收購,戲院很大可能被拆卸並重建作商業或住宅發展,認為清拆決定須三思,否則會對本港及近代建築歷史造成重大損失。
減戲院承托支柱 免阻觀眾視線
皇都戲院兩座住宅大廈共有221個單位,部分已被財團收購。皇都戲院的業權則由Hong Kong Enterprises Ltd於1961年持有至今,該公司董事成員為陸海通陳氏家族。翻查資料,該戲院由George.W. Grey及建築師劉新科設計,雖然1997年已結業,但該處一道鐵閘外仍保留「皇都戲院寫字樓」招牌。中大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文物主任吳韻怡指出,拋物線形飛拱除外觀上具特色,亦可減少戲院內的承托支柱,避免阻擋觀眾視線,也減低昔日放映室受街外聲音震盪,確保播放電影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