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奉旨填詞」
今天填詞人是高尚的職業,古代卻不是這樣,填詞只是一種消遣,並非「正經」事。
北宋大詞人柳永,就很不「正經」,填過一首〈鶴沖天〉詞,下半闋是:「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永為人放蕩不羈,專到花街柳巷中去尋覓知音。他重風流而輕功名,偎紅倚翠、吟風弄月視為平生第一等快事;「金榜題名」這種「正經」大事,反視作浮雲糞土,在他眼中,還不如酒肆歌樓那一杯小酒、兩聲輕唱。
這首「淫詞」終於傳到宋仁宗耳中。據宋人嚴有翼《藝苑雌黃》所說,曾有人向仁宗皇帝推薦柳永,仁宗問:「是不是填詞的那個柳三變(柳永原名)?」那人答:「是。」皇帝很不屑地說:「且去填詞。」皇帝的意思是:柳永你慢慢玩你的「淺斟低唱」去吧,要「浮名」來做什麼?從此斷了柳永做官的路。柳永也不在乎,繼續他的「風流」事業,還煞有介事地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2.詞﹕心聲
「淺斟低唱」的柳永,他的詞正是內心的真實反映。
詞為心聲,「詞」這個字的本義大概也是這樣的。「詞」小篆寫作「(圖文1)」,《說文解字》:「(圖文1),意內而言外也。洏q洠央C」如許慎所說,「詞」就是言辭,內心有某種意念,用語言表達出來,那就是「詞」了。
「詞」是個會意字,由「司」和「言」兩部分組成。「司」有掌握、主管的意思,具一定的責任,比如,主管儀式的稱「司儀」;主管刑法的稱「司法」;主管庫房的稱「司庫」。「詞」就是負責把內在的意念化為外在的聲音,所以由「司」和「言」兩個字合成。如果這個「詞」沒有盡它的「責任」,沒有準確地反映內心之意,我們就可以說它「詞不達意」。
3.辭﹕訟詞
「詞」字和同音的「辭」字又經常混用,比如,「詞典」和「辭典」是不是同一種東西?我們還真搞不清楚。
其實,「辭」的本義和「詞」並不一樣。「辭」小篆作「(圖文2)」,《說文解字》:「(圖文2),訟也。(圖文2),(圖文2)猶理辜也。(圖文2),理也。(圖文2),籀文辭,洏q。」「辭」有訴訟之義,就是打官司。「辭」由「(圖文2)」和「辛」組成,「(圖文2)」就是「亂」字,小篆寫作「(圖文2)」,上、下各有一隻手,在整理架子上的亂絲,因此有治理之義;「辛」甲骨文作「(圖文2)」,象一把刑刀之形,代表刑罪。「辭」是會意字,表示處理刑獄之事,即《說文》所謂「理辜」。
「辭」字的籀文又寫作「(圖文2)」,左邊還是「(圖文2)」,右邊和「詞」字一樣,也是「司」,如前文所說,「司」也有管理的意思。
「辭」既涉及官司,就需要辨析對錯,也需要辯解是非,慢慢地,「辭」由訴訟、打官司偏向於和刑獄有關的訟詞、口供之類。《周禮•秋官司寇》「聽其獄訟,察其辭」,就是這個意思。
4.詞辭通用?
「辭」的詞義範圍後來更由訟詞擴大到所有的言辭,因此就和「詞」字混在一起了。
同樣是言辭,先秦多用「辭」而少用「詞」,漢以後則多用「詞」而少用「辭」。到今天,這兩個字還經常互換,如「義正詞嚴」可以寫作「義正辭嚴」、「振振有詞」可以寫作「振振有辭」、「大放厥詞」也可以寫作「大放厥辭」。
但作為文體,「辭」和「詞」則大不一樣,「辭」指先秦時楚地的詩歌,即「楚辭」;「詞」則指唐宋時期配樂歌唱、格律嚴謹的一種詩體,是柳永的拿手好戲。
今天的歌詞,也與樂曲相配,和柳永那個年代的「詞」差不多;只是今天很多填詞人,態度剛好和柳永相反,拿「淺斟低唱」去換取「浮名」,上「金(曲)榜」變成頭等大事。
文:洪若震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文字學、古代文獻和古典文學,長期從事語文教育,著有《生鬼文言文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