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860年代後期,日本軍國主義抬頭,發動戰爭侵略鄰國,朝鮮、中國、東南亞等國都曾受日軍攻擊。1930年代初,上海出現「慰安所」,為當時在中國的日軍提供性服務。
此後,日軍陸續開設更多「慰安所」,並以誘騙或強搶手段強迫女性擔當「慰安婦」。日本官方無對「慰安婦」人數正式統計,但根據歷史學者研究所得,「慰安婦」以中國人佔最多,其次是朝鮮人,亦有小部分來自日本本土、台灣、俄羅斯等地。
強搶多國婦女當「慰安婦」
韓國政府在2014年計劃發行《日軍慰安婦狀况白皮書》,引述了吉林省紀錄保管所的資料,有16萬名朝鮮婦女被迫擔當「慰安婦」。1990年,韓國民間成立「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挺對協),協助曾經被迫當「慰安婦」的婦女。1993年,日本時任首相河野洋平發表講話表示日本會反省二戰期間日軍強搶婦女充當「慰安婦」一事,並作出道歉。1995年,日本政府希望通過「亞洲婦女和平基金」向「慰安婦」作出賠償,但挺對協質疑該基金由民間募捐,代表性成疑。日本社會黨議員田邊誠亦曾說﹕「沒有道歉的賠償是不道德的,沒有賠償的道歉是虛偽的」,點出了金錢賠償外,承認歷史並承擔法律責任的重要性。
■相關概念
外交途徑 (diplomatic channel)
責任 (responsibility)
國際關係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多層思考
1. 指出韓國關注「慰安婦」問題組織「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對日韓官方達成共識的回應。
2. 評估日韓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對兩國關係的影響。
參考資料
1. 〈日韓首達成「慰安婦」協議 日認責撥6400萬援受害者〉,《明報》,2015.12.29
2. 〈韓「慰安婦」組織斥「屈辱外交」〉,《明報》,2015.12.29
3. 〈日解決慰安婦問題誠意 中國:拭目以待〉,BBC中文網,2015.12.29﹕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12/151229_comfort_women_china_reaction
◆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60104BO.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