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往香港被詬病為「文化沙漠」,但隨茼銴E文化區及東九文化中心等大型文化設施於未來數年相繼落成,本地文化界將經歷「文化大爆炸」現象,由藝術模式到場地數量均出現霎時增長及改變,本報以系列形式探討此現象。
西九文化區內的M+屬香港獨一無二的視覺文化博物館,將於2019年開幕,出任M+行政總監5年、將於明年1月離任的李立偉(Lars Nittve)接受本報專訪,首次提到離任並非因健康理由,上任前已計劃不參與營運;又透露M+至上月共花逾4.8億港元購置4504件館藏,當中逾半為捐贈藏品;又指帶政治意味的藝術品,只要有重要性,即使再「麻煩」(trouble)亦應爭取保留。
憶述唐英年一句話促成M+
明年1月轉任專家顧問的李立偉,擔任M+行政總監5年以來,帶領M+由零起步至動工興建。他憶述M+誕生全因6年前時任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的一句話,「要打造一個全亞洲最具創意的博物館」,並為M+定下目標,將各類藝術互相融合,打造唯一的視覺藝術博物館,「令本港成為全球業界的新一章,過往我們一直被忽視(ignored)。」但他強調選擇在M+開幕前離任是人生計劃的一部分。
花近5億蒐館藏 約半屬捐贈
隨荅虒49億元的M+於今年初動工,蒐羅館藏的工作亦展開,李立偉透露,原本獲批17億元的購置藏品預算,至上月共花了逾4.8億元,館藏數量達4504件,其中約一半屬捐贈,總價值約13.54億元,是局方花費的3倍。
論到最具爭議的館藏,莫過於獲捐贈的《希克藏品》系列內、維權藝術家艾未未的作品,包括《洗白》等陶藝品。李立偉憶述,最反感(negative sense)是當年有立法會議員對購入政治作品抱質疑,「只要作品是重要,再麻煩都要保存,如果博物館都不去做,就無法將它留於歷史。」
記者亦翻查管理局最近上載的館藏名單,直至今年9月,本地藏品包括港人熟悉的「九龍皇帝」曾灶財墨寶、又一山人的《爛尾》攝影系列,該系列記載因泡沫經濟爆破而被擱置的各地建築項目。李立偉亦推介本地水墨畫家呂壽琨,「來港後才對他有更深認識。」
至於外地館藏,李立偉則特別提到日本殿堂級設計大師倉俁史朗的《清友壽司吧》,該作品早年拆離東京原址,將連帶室內裝潢、家具陳設,整間店重置於M+,但一度引起逾千萬高價購入「夜冷貨」的爭議,李立偉強調對方是日本重要的設計師,且中年猝逝,故有必要保留其作品。
M+被譽為西九文化區的重頭戲,對於本港過往被指是「文化沙漠」,李立偉坦言本港視覺藝術界面向世界的機會太少,10年前本地藝術家僅單憑一腔熱誠而堅持下去,「(藝術)無法賺錢,亦沒什麼人了解你在做什麼。」
指社會少批評造就自由創作
但他笑言正因少受市場束縛和社會少批評藝術的氛圍,成就了本地藝術家的自由創作風格,「有時負面環境可帶來正面影響」。
根據康文署近年數字,香港藝術館的入場人次相對其他主要博物館遜色(見表),李立偉稱留意到此情G,但對M+市場反應樂觀,「港人好奇心重,愈是未試過就愈想試。」
對M+樂觀 「港人好奇心重」
而隨茈憎蚍あ~包括西九文化區的藝術設施陸續落成,藝術界地位在本港日漸提升,李立偉形容相關設施及活動是為本地藝術界「擦靚招牌」,亦為藝術家提供更多機會。
明報記者 岑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