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軟骨組織受傷問題愈來愈常見,約四成長者更受關節炎困擾。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研究團隊早前成功開發軟骨組織再生技術,利用骨髓中的幹細胞,在體外培植全新的軟骨組織,修補損傷的軟骨,新技術比移植軟骨組織的傳統療法,病人可望更快康復,並減少併發症。研究團隊指出,技術可用於與運動創傷以及外科創傷等,若能克服技術限制,更能擴展到治療關節炎和關節退化等其他軟骨組織疾病。
現時治療軟骨組織損傷的最有效方法,是用健康的軟骨移植體替代整個受損組織。與此同時,為保證移植後軟骨組織和下層骨組織有更好的結合效果,移植體也應帶有部分骨骼組織。
這種「骨軟骨自體移植」療法,需從病人沒受損的關節部位,摘取健康軟骨組織,移植到受損的軟骨處。不過,這種療法會導致供給健康軟骨的關節部位受損,並可能出現慢性疼痛及組織退化等併發症。
幹細胞培植
港大研究團隊已在兔子的動物實驗中證實,能以幹細胞培植帶有骨骼組織的軟骨移植體,由抽取幹細胞到培植出移植體,約需一個月,而以培植出的移植體修復膝軟骨損傷,治療效果顯著,因其無論在結構、成分和力學性質上,都可媲美軟骨自體移植療法。利用軟骨組織再生技術,醫生可在毋須移植及損傷病人健康軟骨組織下,為病人修復軟骨。
帶領研究團隊的港大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陳佩稱,理論上即使整塊軟骨表面失去,也可培植出整塊軟骨移植體,但由於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很多時並不止軟骨和骨在結構和功能上有損傷,而是會有發炎、腫等。技術能否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發揮預期的修復效果,仍需要進一步研究,而有關研究已在進行。
盼新技術收費可較低
陳佩稱,正與骨科醫生洽談,希望明年開始人體臨牀研究,觀察一年後,期望兩年後有進一步研究成果公布,目標是希望將技術發展成為軟骨修復以及早期的關節退化預防治療的手段。她又稱,目前軟骨自體移植手術所需費用約3萬元,期望新技術的收費可以較低,使技術能幫到更多軟骨組織受損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