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麥煒和 | 圖 Don Mak 幾個小生去旅行,以大家的集體回憶包裝,是話題之作多於旅遊節目。醫壇也有三位「甘草小生」,他們分別為古希臘蓋倫醫學、古印度阿育吠陀和我們的中醫學。 在現代醫學出現之前,守護人類生命及健康的重任,便落在這三位沙煲兄弟身上了。他們雖然語言、膚色、年紀各異,卻出奇地有不少類同之處。 三個小生的老大,是古希臘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生於約公元前四世紀)的醫學,後來經由蓋倫(Galen of Pergamum)發揚光大,結果主導了歐洲醫壇達二千年之久。希氏認為人體是由四液─Blood、Phlegm、Choler、Melancholy─構成,蓋倫更將它們跟自然界的基本元素連繫起來。與之不謀而合是古印度的阿育吠陀(Ayurveda),後者把人類的生命能量(Dosha)區分為 Vata、Pitta及Kapha,構成三者是土、水、火、氣及虛空五種元素,這基本上等同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的概念。至於我們偉大的中國,眾所周知便有五行,即金、木、水、火、土,那比五元素更上一層樓,後者是實體,五行則為五種抽象的意念,代表宇宙間相生相剋的生命、物質與能量。 姑勿論是五元素的實體或五行的虛無(及閣下有否像筆者已墮入五里霧中),將自然哲學套用於醫學上實在是個很厲害的設定,之後,治病便只須環繞單一法門:平衡。人體的五臟六腑在五行中各有所屬,故此,金木水火土的盈虛,便會引發心肝脾肺腎的疾病,蓋倫醫學的燥寒濕熱,也是由土水火氣的失衡造成,所以不管是歐洲古醫學抑或東方的包括阿育吠陀,治療的理念都是令身體回復一個所謂整體平衡狀態,縱使後者是主觀、難以量化及鮮能以生理或病理解釋的。以古哲學元素縫紉,哪管是皇帝的新衣,對病者來說也會變得高深莫測兼且充滿睿智,尤其那些帶有東方神秘色彩的。今天,蓋倫醫學雖已過氣,其餘兩匹老馬卻仍然有火,力抗遭科學和時代淘汰的宿命,更決意續戰醫壇,在老家以至西方的保健市場分一杯羹。(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