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球化 ˙巴黎氣候峰會×國際協作 新聞撮要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1)2015年11月30日揭幕,近150國領袖齊聚法國巴黎,商討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外界視這次會議為自1997年簽定《京都議定書》以來最重要的國際氣候會議。 蓋茨牽頭 公私合作研潔能 當中有20國領袖宣布與微軟創辦人蓋茨牽頭的投資聯盟合作,推展名為「創新使命」(Mission Innovation)的倡議,公私雙管齊下推動潔淨能源研發,包括碳排放大國中國和美國。參與國家承諾在未來5年把潔淨能源研究的公共投資額加大一倍至每年200億美元(約1560億港元)。參與「創新使命」的20個國家包括全球五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尼與巴西;歐洲四大經濟體德國、法國、英國與意大利;亞太區主要經濟體日本、韓國與澳洲;產油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墨西哥、加拿大和挪威;另外還有丹麥、瑞典與智利。這20個國家目前在能源研究的投資佔全球總量逾八成,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75%。 望2100年比工業革命僅升溫2℃內 今次巴黎氣候會議目標是要為2020年後的應對氣候變化措施達成協議,並確保在2100年前,全球溫度不會比工業革命前高出2℃。氣候峰會氣氛看似樂觀,但各國仍存在很大分歧。發展中國家堅持較富裕國家應承擔主要責任,因為自工業革命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已發展國家燃燒了大量化石燃料。但美國則認為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近年經濟發展迅速,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不應再置身事外。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各國應在聯合國框架下綑綁訂立新的減排大計。作為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的領袖亦公開表示支持峰會達成協議,但亦強調要尊重發展中國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表示,巴黎協議應「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尊重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國內政策、能力建設、經濟結構方面的差異」。印度總理莫迪則在英國《金融時報》刊登文章,表示應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多緩衝執行時間,建議因使用石化燃料而變得繁榮的富裕國家有道德責任先行減碳排放量。 發達國發展國互指需大力減排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2月1日在巴黎發表講話稱,氣候變化的衝擊和影響令非洲大陸尤為脆弱,因此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成功對非洲的可持續發展未來具有重大意義。他表示非洲憐h國家的經濟需要以氣候敏感的自然資源為基礎,包括依賴雨水灌溉的溫飽型農業。由氣候變化導致的糧食和用水供應中斷將帶來嚴重風險,不僅阻礙經濟發展,而且事關政局穩定,特別是一些脆弱的國家。 ——綜合《明報》、聯合國網站、《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