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謀殺案(見圖)
彥老師:小通,你不必灰心,希望身邊朋友留意社會大事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其實他們的話只反映出與你不同的價值觀。我們也期望同學讀通識科能理解他人的不同意見。因此,小通除了要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要辨識他人的立場及他們立場所反映的價值觀。
小通:小識的價值觀不就是想建新商場,小明的價值觀不就是踢球嗎?
彥老師:非也!價值觀是指做事和對事物作判斷背後的準則。這次小識和小明不理會「學校附近那棵老樹」被砍掉所提及的原因只是個別事件而已。試想想,小識和小明對此樹不關心,他們對其他樹木被砍會有什麼想法?
小通:應該也不會怎樣關心吧!
彥老師:對,每個人行事有其準則,這個準則應該在不同情境下也適用,而非只應用在某件特定事件。這些行事準則我們稱之為「價值觀」。小識認為不砍掉老樹就不能建新商場,我們可以知道他認為建新商場比保存老樹更重要。下一步就要了解為什麼小識會有這個想法。小通,你有問過小識嗎?
小通:有呀!他說商場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商店,容易買到日常需要的用品。
彥老師:這樣我們可以歸納出小識重視社區發展帶來的「生活便利」多於老樹的「保育價值」。姑勿論你同意與否,小識「重視社區發展多於保育樹木」的價值觀,理應不是只針對學校附近那棵老樹,而是每當社區發展和保育樹木出現矛盾時,他都秉持同一價值觀,即不應因保育而犧牲社區發展。
小通:但小明說想去踢球,那麼他的價值觀是不是重視自己享樂?
彥老師:小明寧願去踢球也不理老樹被砍,固然不重視老樹的命運。然而,「不重視」老樹只是重申小明的立場,但未有道出立場背後的準則啊!如果想指出一個人的價值觀,我建議大家可以「重視X多於Y」的格式去闡述,例如小明「重視個人享樂多於老樹的保育價值」。
小通:我終於明白「價值觀」是什麼了。通識考試會直接問到不同人士的「價值觀」嗎?
彥老師:雖然近年直接問「價值觀」的題目不常見,但畢竟通識科以具爭議的議題為主,具爭議的議題中,不同持份者往往會有不同立場和意見,如果同學能辨識到不同人就事件所秉持的價值觀,答題時自然更得心應手。其實,除了砍樹爭議外,社會的大小政策也會因不同人有不同價值觀而產生爭議。例如早前有顧問公司建議取消金鐘、中環一帶的電車路段,引發不同的意見,反映出不同人士的價值觀。顧問公司代表在電台節目直指電車浪費路面,「乃導致中區交通擠塞的主因」;相反,他對電車這種逾百年歷史的交通工具沒什麼留戀,可見他重視土地使用效益多於電車的歷史價值。
小通:可是,中區高樓大廈林立,路面車輛又多,空氣質素長期欠佳。電車作為無廢氣的交通工具,總會有一些重視環境質素多於土地使用效益的人支持保留吧!
彥老師:對呀,縱使同樣是在中區工作的人,面對同一件事也可能會因秉持不同價值觀,而有不同想法或立場。坊間教科書和筆記傾向假定各持份者都有茼@同的價值觀,例如:所有市民都是贊成╱反對某個政策。但事實是,市民之間的立場未必相同,就算立場相同,他們背後所持的價值觀也不一定一樣,因此同學在拆解議題時,必須從多角度思考持份者的價值觀,想想有什麼因素會影響他們的決定,從而作出更縝密的分析。所以同學應多看新聞、多閱報,嘗試練習辨識不同持份者的價值觀,裝備自己應付不同類型的題目。
文﹕古俊彥老師
漫畫:謝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