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區選新丁系列之七:年僅24歲的邵天虹是今屆區議會選舉中,民建聯最年輕的當選者,以45票之微,擊敗服務九龍城馬頭圍多年的民協莫嘉嫻。邵天虹說,中學時讀歷史、文學,了解各朝代的興衰,令他漸對政治生興趣;直到後來黃毓民在政界冒起,不但成功抓住當時仍然是中學生的邵天虹的眼球,亦驅使邵深入了解不同政治資訊,建立自己的想法,「他(黃毓民)好特別,口才好好,感染力好強。原來政治人是可以是這樣」。
擊敗民協老將莫嘉嫻
但黃毓民的政治立場吸引不了邵天虹,邵在高考後選擇參加民建聯實習計劃,之後順理成章在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為民建聯助選,及後投身地區工作,更當上區議員。當初為何選擇民建聯,邵說民建聯是較成熟的政黨,政治理念亦與自己相似,「我不介意被指親中」。他說,現時的學習榜樣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
區議員工作繁重,20歲出頭就甘心去當全職區議員?邵天虹不覺得做地區工作會令他少了點青春,笑言日常生活與一般年輕人無異,「喜歡行街、唱K」。 不過,他說當選後自己是半個公眾人物,要注意言行舉止,「對年輕人而言是有點拘束」。
認「親中」 視曾鈺成榜樣
內地出生、兩歲來港的邵天虹不諱言自己「親中」,畢業於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面對班上不少同學都熱中參與社運、立場親泛民,邵天虹說當時大家崇尚辯論、和而不同,但始終政治立場難拉近,「他們七一、六四會去到最前線,我們當然不會走同一條路,但不要緊的,只要有心,以不同角色都可以服務社會」。
至於曾否邀請同學加入建制,他說從來沒有,因為改變別人的政治立場是好困難的事,「政治想法與宗教信仰有點相似,大家都是因為相信一些理念才會有熱情去做事」。
指中大學生會「好激進」
邵天虹說,當時並無參與學生會,因為覺得中大學生會「好激進」,「七一、六四(學生會成員)一定去,特首參加一些活動,他們都拉橫額衝擊。亦有同學在社會團體如民陣任重要位置。相反我們這些有建制背景的若參與學生會,會有點格格不入」。
邵沒有參加過七一遊行,只有在中六時由教師帶領出席過一次六四晚會。邵天虹說,當時以求學的心態出席晚會,對他而言,「感受深刻,因為沒有想過有一個活動可以凝聚這麼多人」。被問到是否支持平反六四,邵天虹已懂得建制派一貫的講法,「這是一個悲劇,相信任何歷史事情,百年之後自有公論」。
邵天虹說,中學時讀中國歷史知各朝代興衰,發覺政治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奈何當時香港人普遍政治冷感,邵想要知道冷感原因,因此對政治產生興趣。祖籍浙江的他不時回鄉,見證內地發展,「鄉下由窮鄉僻壤變成有高速公路的城市,親戚可以建3層高的房屋」。他認為這些親身見證讓他更了解國情。
年輕人對國情有不同評價,邵則是傾向唱好,「由清末到現在,中國經歷了八國聯軍入侵、國共內戰,三反五反等灰暗的歷史……目前大家才有飽飯」。邵天虹認為同輩應多點了解國家歷史,以開放眼光對待中國。
明報記者 楊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