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家長重視電子平台予子女學習及玩樂的同時,泄露個人私隱的陷阱處處。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配合「全球私隱執法機關網絡」的兒童私隱主題,在港抽查45個以6至17歲中小學生為對象、會收集兒童資料的本港網站及手機流動程式(Apps),發現多達36%的程式會收集身分證號碼、73%收取兒童的電話號碼。
私隱專員黃繼兒指出,抽查亦發現36%程式向兒童索取第三者如父母、朋友資料,做法「有點過分」,公署懷疑當中不多於8個的程式違反私隱條例,正作循規審查。
全球29個私隱執法機關包括私隱署在5月份展開抽查,私隱署抽查香港45個網站及手機程式,18個由商界經營,24個為非政府網站,3個屬政府,大多提供網上學習、補習、網上遊戲或休閒課程。
資料暴露上學途徑或涉安全
公署發現36%程式會收集身分證號碼的網站,部分的收集依據不明確,有31%會收集兒童就讀學校的資料,公署表示,明白機構可能要知道兒童年級及能力,但沒明顯理由要提交兒童學校資料,報告指出,這些資料涉及兒童上學途徑,「可具一定敏感性,會有人身安全問題」。
港網站程式收集私隱較海外嚴重
兒童網站及程式要求提供父母資料,公署指這有收集過多資料的嫌疑,抽查中有36%程式要求提供第三者(如父母及朋友)的資料,包括姓名及聯絡方式,公署指雖不能確定背後原因,但兒童若未經這些第三者同意便提供,可能有過度披露第三者資料的風險。
此外,公署對比海外調查結果,發現本港網站及程式過度收集兒童資料情G較海外嚴重,如分別有73%及60%程式收兒童電話及住址,但海外只22%及19%(見表)。
近半網站指資料可交第三者
抽查中,有多達49%的網站在其私隱政策中,明言資料可交第三者分享,私隱專員黃繼兒指出,相關政策文字法律字眼多,艱澀難明,擔心兒童的資料可能在沒清晰知會下被轉移予他人。黃認為,香港應效法外國,以清楚易明的文字聲明此點。
僅4%程式提供刪除資料途徑
另外,抽查中只有4%程式(兩個)提供途徑予用戶刪除帳戶,遠較全球的29%為低,「就算有刪除功能,亦沒說明或保證,『刪除』是否代表所有個人資料都會消失,機構不會再保留自用?」
公署已制訂一套收集兒童資料的使用者注意事項及上載公署網頁,當中建議網站程式收集資料時分「必須」及「可選擇」、網上表格要有「即時提示或警告」,填表前諮詢家長或教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