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專欄: 《細菌滅絕戰》
文 麥煒和 | 圖 Don Mak
「砧板的細菌,比坐廁上還要多。」
「手機屏幕的細菌,比砧板更要高出N倍。」
「坐廁、砧板、手機的細菌加起來,也及不上你口腔內細菌的數量。」
以上經常出現於廣告及報章健康版的警告字眼,相信市民早就耳熟能詳,還有,政府宣傳片中,手部接觸過的表面,不論是水龍頭、籃球、菠蘿油,也會留下一個個可怖的黑色掌印,活像石堅打在曹達華心口的毒掌:「千祈唔好做傳染病儮鶣廑瞻漶K…」
幸好,我們有最新的抗菌科技:「這款蘋果與三星共同開發的智能手機,有納米防菌屏幕,能殺滅99%的細菌。」
「XX牌漱口水含高濃度氰化物,能滅絕99.9%口腔細菌。」
「為了保障你家人健康,用XX牌消毒液清潔居室,能消滅99.99%的細菌。」
在這場人類與細菌的對決中,我們下下都要出動九十九點九幾巴仙的大殺傷力武器,敵方是否真的如此可怕?平心而論,雖然手機屏幕及人類口腔確是滿佈細菌,但相信從未有醫生見過篤完手機指頭生瘡,或吞啖口水毒發身亡的個案。問題是,只要對人類無害,就算環境中真的充滿細菌又如何? 更何況我們自盤古初開已經與細菌共存,但人類如今就像發現哥斯拉那樣,立即派出飛機大炮,誓要將其殲滅。然而,消滅99.9%細菌,即是有 0.1%的細菌消滅不了,到這些「死剩種」捲土重來,由於它們已進化出抵抗力,你那XX牌消毒液能殺滅的,便只會是0%的細菌。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完全ignore環境中的微生物? 在廿一世紀,多重耐藥性細菌(俗稱惡菌)確是一個主要威脅,不過,受威脅只限於手術室及深切治療部的嚴重病患,應操心的是疾控專家,而非閣下。將醫院的防疫規格引入社區及日常生活,確實是小題大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