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社開辦專業陪月員課程 主流媒體亦感興趣報道
【明報專訊】服務華社的移民綜合服務中心華諮處於上年開始提供「專業月嫂(陪月員)證書課程」﹐希望訓練本地女性成為專業陪月員照顧「坐月」的新任媽媽。這項課程最近得到了主流媒體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而這個感召於中國人「坐月」並「陪月」傳統的課程的由來,後面有着一段發生在華人家庭的慘痛故事。華諮處行政總監譚黃梅初表示﹐本地有不少年輕父母已失去了「坐月」的傳統﹐加上很多新移民於本地沒有家人支持﹐令他們缺乏該方面的知識。眼見「坐月」的傳統像從年輕一代中逐漸消失時﹐華諮處決定成立課程協助有需要母親及傳承此文化傳統。
根據華諮處網上指引﹐目前社會上對接受過正式培訓的月嫂需求量很大﹐而課程則由專業營養師及註冊護士策劃及訓練﹐通過考試後更會獲頒證書。目前已有64位華人女性及1名男性完成課程。課程指會提供即場教授及制作月子餐﹑ 產期護理及運動﹑母乳餵養指導﹑新生兒護理及基本急救常識等。
她又說:「此構念源於一宗3年前發生的意外。當時一名元誕嬰兒因父母的疏忽﹐沒有為意嬰兒腸道出現問題﹐送院太遲而導致死亡。」
2012年1月1日﹐大多區一名華裔新移民母親於士嘉堡醫院誕下一名嬰兒。醫院雖安排了父母在同月4日回醫院檢查﹐但因父母兩次缺席並疏忽察覺嬰兒身體出現異常﹐最終因腸道問題送院不治。
「我們經商量後決定開設產前﹑後輔導班﹐請專業人士協助傳授相關知識﹐助家長照顧初生嬰兒。」譚黃梅初指﹐經過2年的準備及擴展﹐上年終於成立月嫂計劃﹐並邀請專業營養師教授烹調月子餐。
可是﹐課程有監管有不完善的隱憂﹐譚黃梅初亦坦言,曾有人偽做過該課程的證書。她指﹐曾有人冒認為該課程的畢業生去行騙﹐而華諮處於這方面仍在商量對策。
「若有應徵者自稱是課程的畢業生﹐僱主可致電華諮處確認﹐我們有畢業生的資料及紀錄供查詢者參考。」月嫂班的負責人朱太表示﹐課程採用小班制﹐過去一班大概有8至15人參加﹐新一輪課程將於下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