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精神健康
學習單元﹕公共衛生、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顧問教師﹕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幹事程斃v
■學習目標
知識
1. 正確理解精神病及精神病患者的景G
2. 了解現時香港有關精神病患(以及復康)的情G,包括醫療系統、社區跟進(或融合)服務等
3. 了解政府或社區資源的服務功能和限制
技能
1. 分析精神病患者或復康者的不同層面生活需要
2. 分析社區資源和政府服務如何影響精神病患者或復康者的生活素質
3. 了解精神病患者的人數趨勢,並分析箇中原因
態度及價值觀
1. 設身處地代入精神病患者或復康者(及其家人)的角色,展現同理心
2. 尊重不同需要的人士,平等對待
3. 客觀判斷事情,實踐科學精神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指出和說明本港公共衛生系統面對的挑戰。
此類題型同學應不會陌生,通常問及「挑戰」、「障礙」、「困難」等。雖然只要整理資料內容回應,但同學也應歸納重點,以及緊扣提問字「挑戰」。資料A提及三項相關數據,包括醫護人員數目、醫護人員人手比例、精神科個案增幅,從這些數據衍生三個事實,診症輪候時間長、不利患者病情、診症時間短至7分鐘(未能詳細了解病情)。
由於提問字為「挑戰」,故同學應具體指出診症時間短、輪候時間長等如何對本港公共衛生系統造成挑戰,例如未能有效治療病人,反之製造更大的需要,與目的相違背。同學作以上表述時要交代原因並用上數據,加以歸納,便能清晰具體回應題目。
2. 哪些因素有礙精神病患者康復?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闡釋你的答案。
提問字為「因素」,故同學不可只就資料舉出原因,更要恰當分類,指出因素。參考資料﹕
•資料A提及醫療體制的編配,例如人手不足,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
•資料B提及個人生活習慣(或社會生活模式)的影響
•資料C提及公眾認知,由於認識不足而產生恐懼和歧視情緒病患者
同學只要就上述內容說明這些因素會產生什麼現象,並帶來什麼影響,推論至阻礙精神病患者康復的事實,便完成題目要求。
延伸回應題
3. 不同持份者可如何提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健康質素?解釋你的答案。
題目屬建議類別,指明「不同持份者」,留意這類題型亦可能針對某一角色或持份者問及建議。上述提問未有指明某持份者,同學應先思考事件中主要持份者是誰,並就每一持份者角色,指出其可做之事,且解釋可如何提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健康質素。提出建議時應留意可行性,就現實環境作出陳述和推論;而有關建議當然是針對現時的障礙或困難,例如生活模式、公眾認知不足、醫療人手不足等。
推論時宜先定下起點和終點,免得推論「走焦」。例如,針對公眾認知不足,目標是提升港人精神健康質素。當中由公眾認知不足出發,可能思考到要政府、非政府組織等多做公眾教育、推廣,甚或共融活動,以增進交流,加深認知,打破隔膜,減少歧視、不尊重的情G,建立一個良好復康環境,有利提升精神病患者或康復者的精神質素。(上述建議基本可行,因為政府一直都有就不同的關注項目作出教育、推廣,而坊間亦有不少非政府組織,問題只在資源調配的層面上)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
life.mingpao.com/htm/dl/20151029BZ.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