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收益用作保育 「以殺止殺」惹爭議
津巴布韋、坦桑尼亞、南非、贊比亞、莫桑比克等國容許在指定條件下,合法獵殺過了交配年齡的獅子、大象等野生動物,收益用作保育經費。這種「以殺戮防殺戮」的做法惹來爭議。美國去年禁止國民申請入口大象狩獵紀念品。不過,津巴布韋環保部長穆欣古里周一埋怨這類政策有損打擊非法狩獵的經費﹕「狩獵大象要花12萬美元,旅客觀賞同一頭大象僅需10美元。」
官員怨禁獵損打擊盜獵經費
津巴布韋業界稱,一趟狩獵普遍收益10萬美元(約港幣78萬),按規定其中三成會交回園區作保育。有從業者更稱,七成狩獵費會回饋社區。
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FAW)批抨,藉殺動物以拯救動物並非保育。有統計稱平均每15分鐘便有一頭大象被盜獵殺害。
組織:每15分鐘一大象遇害
「合法」狩獵政策讓不法分子有機會把盜獵商品扮成合法產物,加上國家公園幅員遼闊不易監管,盜獵問題難以杜絕。在津巴布韋遭氰化物(山埃)毒殺的大象,2013年有近300頭,去年約100頭,近一個月最少有40頭。烏干達、南蘇丹的游擊隊則販售象牙以買軍火。法新社報道,向獵人買象牙,收購價為每公斤100美元,但轉售到中國,可賣2100美元。
非洲象已由2006年55萬頭減至2013年47萬頭,其中東非由15萬頭減至約10萬頭。
3月召開的國際峰會指出,非洲象可能在未來10至20年內滅絕。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