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主糧收購價全線跌
農民恐損千億
【明報專訊】糧食豐收,糧價大跌,農民收入直線下降。今年入秋以來,糧食主產區的玉米、小麥價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玉米價格下跌明顯,農戶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達30%,而小麥在國慶前也經歷了一輪斷崖式下跌。目前,水稻收購價總體穩定,但部分地區較往年也有小的跌幅。
據《華夏時報》報道,三大主糧全線下挫這在往年並不多見,國際低糧價與國內庫存積壓均被視為本輪糧價下跌的主要原因。
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說,今年要格外重視糧價大跌對數億農民收入的影響,千億級的收入負增長會影響到消費市場,預計會影響1%的GDP增長。
國慶過完,各地玉米陸續收割完畢進入收購環節,但是多地農民發現今年的玉米收購價卻低於往年的20%至30%。記者對多個糧食主產區隨機抽樣調查,其中吉林長春地區收割的濕玉米價格為每斤6毛,比往年低了近3毛;山東濟寧長溝鎮地區,去年涼曬玉米(達到收購標準)的價格是1元零幾分,今年只有8毛錢,跌了2毛多。河北邯鄲農民表示,當地的玉米收購價一直維持在8毛左右,相比往年跌了20%多。
除了玉米,小麥的價格同樣出現大幅下滑。今年國慶放假期間,小麥價格出現了多年難見的斷崖式下跌行情。中國糧食信息網稱,大部分地區的製粉企業二等小麥的收購價格從假期前的1.15至1.20元/斤之間迅速跌至1.05至1.10元/斤之間,跌幅在0.1元/斤左右。
不僅是小麥、玉米,水稻今年的行情也不怎麼樣,多地的數據顯示水稻價格穩中有跌。
馬文峰認為,今年糧價20%以上的跌幅直接影響農民可支配收入近千億,按照上半年中國農民的78%消費傾向核算,今年糧價大跌直接影響農民消費市場,或影響GDP增速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