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笑:換個說法 效果不同?
[2015.10.09] 發表
【明報專訊】明明是同一動作,將動作次序調換了,為什麼會引致不一樣的結果?
請留意句子中「時」一字,它表示「同時」的意思,可作副詞及連接詞串連句子。在「祈禱時吃雪糕」和「吃雪糕時祈禱」這兩句中,「吃雪糕」和「祈禱」是同時做的動作,並沒有分先後;但是我們理解句子時,第一句「祈禱時吃雪糕」,會理解成先祈禱,才吃雪糕,暗示了四眼龜不專心,熊貓神父當然不准許了。
第二句「吃雪糕時祈禱」,則被理解成先吃雪糕,再祈禱,熊貓神父便准許。當然,這也是因為熊貓神父把句子的重點放在「祈禱」這動作所致,請大家注意,兩句中的兩個動作都是同時做的。
想一想:
你試過做一些不獲准許的事,換個說法就得到准許嗎?為什麼會這樣?
考考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知道當中的「時」字解作什麼嗎?
(答案見最後文)
更多教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