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專家對百年前甲午海戰中被日本戰艦擊沉的清朝「致遠艦」勘查時,在海底發現了北洋水師將士的遺骸。水師後人希望建一座「甲午海戰致遠艦無名將士墓」和紀念碑,供人憑弔。
252名官兵 僅7人倖存
「這些遺骸都已不完整了,但這些甲午將士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佩和銘記。」參與考古的甲午史專家陳悅對《華西都市報》說。史料記載,甲午黃海海戰中,致遠艦上252名官兵,除7人倖存外,其他全部殉難。
「當時絕大多數官兵是隨船沉入海底的,他們的遺骸也應該還在船內。」陳悅說,目前還未發掘出將士的衣物,但發現了一枚銅質鈕釦,尚不清楚是否屬於北洋水師。考古隊已和相關方面取得聯繫,希望能夠妥善處理將士的遺骸。
後人倡建將士墓紀念碑供憑弔
甲午海戰中廣乙艦管帶、後擔任濟遠艦管帶的林國祥四代孫林其浩稱,希望可以建立一座「甲午海戰致遠艦無名將士墓」及紀念碑供後人憑弔,建議得到諸多北洋水師後裔的贊同。
陳悅說,今次發現的重要文物,幾乎都位於致遠艦後部,「帶有致遠艦艦徽的盤子、格林炮,以及多種私人用品的出現,都意味着目前正在調查的區域屬於致遠艦的後部。」他說,瓷碟一般為船上軍官使用,考古隊員也在確認該區域是否是致遠艦軍官艙。餐具上還發現了形式各有不同的艦徽,但所有文物上面都有英文標識「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中華帝國海軍)。
「致遠艦」去年在丹東黃海海域被發現,上月確認身分。陳悅說,在確認致遠艦身分的瓷盤上,艦徽的中間為篆書「致遠」,上面是致遠的威妥瑪拼音CHIH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