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官市價水漲船高
最貴村官 768萬賄選村主任
【明報專訊】在中共官場,買官賣官已不是新鮮事。不過,「官價」走勢如何,最貴的官是什麼,你又知多少?內地傳媒人褚朝新通過多宗官方通報的案例,為大家呈現內地買官賣官的市場行情。目前微博上該文已被屏蔽,僅餘小量連結可搜尋到文章。
一般認為,官階愈高價格愈高,原來不一定。褚朝新指出,最貴的是村官。山西有個村官花768萬(人民幣.下同)賄選村主任,稱得上是最小的官、最貴的價。
至於「官價」一路以來的行情,可以用「水漲船高」來形容。據褚朝新梳理,2001年6月,時任河南盧氏縣委書記杜保干因涉嫌受賄等罪名落馬,其賣官受賄金額為27萬餘元。按官方數據,這名縣委書記賣官的均價為萬元左右,單筆最多不過三五萬。
到2007年左右,縣市裏同級別的「官價」翻了番,一般在10萬上下。2007年至2009年過年前,仝孟蛟利用擔任澠池縣縣長和縣委書記的職務便利,先後6次收受時任澠池縣陳村鄉黨委書記張芳共計10萬元。
2010年左右,同樣是縣裏的科級崗位,價格再次翻番。安徽蕭縣多名重要部門的一把手為獲得提拔,給原縣委書記毋保良送的賄款都在20萬元以上。
近年,有些買官的單筆金額已過百萬。2011年四川南充賄選案,其中組織送錢拉票的16人涉案金額1,671.9萬元,人均花費約104萬。
軍隊甚至出現單筆過千萬的買官案例,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被揭用人標準之一就是「認錢多少」,「一個大軍區司令,一個人給徐送了一千萬,再有一個送兩千萬的,徐就不用一千萬的了。」
除去年代不同、人民幣貶值等因素,在大多數賄賂案中,花多少錢買多大官一般是成正比的,送錢太少致買官失敗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廣東省紀委書記黃先耀曾舉例說,一名貪官在懺悔材料中寫道,有個縣委書記給2萬元想當副市長,「兩萬塊錢就想搞個副市長,開什麼玩笑!」
賄款與官位不成正比 內有乾坤
不過,一些特殊崗位的權力愈來愈大,買官的錢與官位雖不成正比,但與獲得的經濟利益卻成正比。
今年6月山西省紀委通報,郝二柱在2011年競選太原市小店村紅寺村村委會主任時,花費高達768萬元拉票賄選。而郝獲得的利益是:將村委會土地補償款892萬元據為己有,挪用國家補償村集體的土地補償金5,196萬餘元,非法轉讓村集體土地560畝。「回報」如此豐厚,難怪肯為一個芝麻官豪擲千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