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對上一次香港大球場重鋪草地需追溯至1990年代,而2013年英超球隊曼聯來港作賽,大雨令球場草地變成泥地,淪為國際體壇笑柄。康文署獲香港賽馬會資助3000萬元,今年4月起翻新大球場,待草地工程完成,草地可於每小時150毫米雨量下作賽。按天文台的暴雨警報信號,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且雨勢可能持續,便會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強化沙網土層 草地回彈力更一致 大球場7月中旬完成鋪草後,現時進入草地培植穩定期,球場上三分之二草地覆蓋密度達70%或以上,但其餘三分之一未達合適舉行球賽最理想狀態,現場所見部分草地較為疏落。 除移除及重鋪草皮,草皮下亦重鋪強化沙網土層,以助穩固草根生長,令草地回彈力更一致。為改善大球場陽光及通風不足,場內新增日照燈,可加快令草根生長的光合作用,同時設大型風扇確保場內濕度適中。 更換地下排水系統 設「流動天文台」 全面更換地下排水系統後,排水管直徑增加,水管粗了,可減少摩擦力,令排水量提高。球場兩端收集雨水後會把水排走,確保草地濕度適中及通氣。康文署指出,早前黃色暴雨後球場並無出現積水。 大球場亦增設「流動天文台」儀器,可實時監測雨量、濕度、風速及蒸發率,另外兩部分析器則監察土壤濕度、溫度及養分。康文署運動草地管理組總監甘浩勤預期,未來6至7周後,在新科技協助下草地覆蓋密度將達1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