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維保亂象:壓價九成搶生意
「電梯吃人」事件讓人驚恐不已。針對電梯安全背後的電梯維保行業,記者採訪多位電梯維保公司、物業公司、行業協會人士發現,電梯維保行業存在維保公司惡性競價、維保工人超負荷運轉、違法資質掛靠等三大亂象,導致維保質量難以保障。而製造電梯的國內品牌企業,又因維保行業利微不願涉足。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對於電梯安全問題,電梯行業裏流傳着「三分靠產品,七分靠維護」的說法。一名長期從事電梯行業研究的胡先生談到與電梯安全息息相關的維保行業時,直言「太亂」,電梯維保公司常常出現惡意殺價、成本倒掛的現象,服務質量難以保障。
從事電梯維保生意十多年的老白告訴記者,其實政府對於不同類型和不同省市的電梯有一系列維保指導價,但起到的規範作用十分有限,「哪怕物業公司的出價只有政府指導價的十分之一,維保公司都在搶生意。」
電梯維保不到位
一名長期從事電梯行業研究的研究者告訴記者,湖北荊州「電梯吃人」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電梯維保不到位造成的。而申萬宏源研報稱,在諸多導致電梯安全隱患的因素中,製造質量佔16%,安裝佔24%,而保養和使用問題佔比高達60%。以廣州市電梯運行監控中心2013年第二季度的統計數據為例:當季度共發生2,424項電梯故障,其中外部原因(停電等)和操作不當佔比37.17%,門系統故障佔比28.09%,電氣控制故障佔比15.88%,其餘系統故障佔比18.86%。由此可見,外部因素並非主要原因。
按照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電梯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規則》,使用正常的電梯每月至少要維保兩次,每季度、每半年、每一年各要進行一次大型維保。但多名業內人士稱,不少物業單位並未照此執行,甚至與電梯維保公司簽定期維護合同,只要電梯不出事故就不管。
小公司惡性搶單
上述電梯行業研究人士對記者表示,即便是做電梯維護的物業公司,也想用更少的錢買到服務,維保行業是個價格開放的市場,物業公司往往壓低維保價,維保公司為了接單也競相壓價。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維保公司的惡意競價,正是電梯維保行業問題不斷的根源。
西南地區一家大型電梯維保公司片區經理告訴記者,以25層的寫字樓電梯為例,大公司每部電梯一年的維保成本在4,000元以上,他們公司一般5,000元以上才願意接活,「而市場上,一些小公司2,000多元就敢接活。」該經理說,大公司管理正規,運營成本高,而很多小公司只有一個辦公室,三五個行政人員,加上一些維修工,運營成本低。而且,在實際維保過程中,很多小公司都沒有按照規定進行維保,「大公司是兩個工人負責40到60台電梯,而有的小公司一個工人負責六七十台電梯,他們成本是降下來了,但是質量沒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