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管局檢討督導委員會歷時兩年才推出檢討報告,有病人組織說對報告感失望。病人互助組織聯盟發言人曾建平認為,今次是醫管局成立約24年來首次大型檢討,結果相關建議只是「頭痛醫頭」,欠缺長遠策略。 促交代公共醫療藍圖 他認為聯網劃界、跨網專科門診等只算是短期措施,無助改善深層次矛盾,例如人口老化、人手流失,前線醫護與管理層欠缺互信等。他認為加強中央統籌或定期調配崗位只算是行政程序,未必能鼓勵士氣。曾建平指出,政府除了交代病H規劃,亦要有完善配套,醫管局的負擔自成立以來一直加重,首10年仍可達到優質醫療服務的承諾,惟近年只能應付可持續服務,憂若不及早規劃應付長遠需求,服務質素只會日漸下降。 社區組織協會則認為今次檢討未有處理現行醫療政策及資源問題,政府應檢討公私營雙軌制情G,加強發展基層醫療。該會認為,食物及衛生局雖提出未來30年要加6000至9000張病H,但未清楚交代如何推算有關數字;而按統計處人口推算,公立醫院至2041年仍欠4000張病H,故應交代醫院規劃詳細藍圖。 醫生協會:額外撥款「幫唔到幾多」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陳沛然認為,今次檢討時間較長,期間醫管局已陸續改革,一人兼任數院院長、定期調配崗位等部分建議亦只是沿用以往措施,故今次報告的可行性很高,驚喜也不大。他指出醫管局每年獲約500億元撥款,今次額外撥款11.7億元只佔很少比例,「幫唔到幾多」,增聘退休醫生可幫忙紓緩人手壓力,但相信無助病房爆滿問題。 指醫管局定位偏離「管理醫院」原意 陳沛然稱,醫管局的定位已與當初「管理醫院」原意有偏差,近年增加與私營市場、非牟利組織合作,如此下去再多資源也不夠用,故當局應檢視醫管局職能與資源分配的長遠規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