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21世紀資本論》名揚天下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上周聯同4名歐美經濟學者發表聯署公開信,呼籲德國總理默克爾及希臘三大債主允許希臘重組債務甚至削債,讓希臘民眾有喘息空間。皮凱提這兩年固然炙手可熱,不過在聯署人中還有一個同樣惹人注目的名字,那就是美國經濟學者薩克斯(Jeffrey Sachs)。
震盪療法設計師改撐皮凱提
薩克斯最近曾發表文章,批評德國政府和歐洲當局抗拒債務寬減、一味堅持希臘緊縮,又指希臘人向緊縮說不,並不是在玩火,而僅僅是求存。薩克斯現在的銜頭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經濟研究所所長,但不少人最記得的,還是他在哈佛大學的歲月,以及他作為東歐後共產主義年代「震盪療法」(shock therapy)激進經改設計師的角色。
「震盪療法」是指部分東歐前共產主義陣營國家以「大爆炸」般的激進改革手段,一下子大舉撤去對價格和貨幣的管制,快速推進私有化和貿易自由化,務求極速建立起自由市場經濟,然而這套獲西方支持的主張,卻帶來連場民生災難,迄今薩克斯仍被很多人視為1990年代初俄國經濟崩潰民不聊生的罪魁之一。
有學者也將當前希臘厲行緊縮引發的社會危機,與當年俄羅斯的情况相提並論。希臘病理學教授George Rachiotis的研究就指,緊縮措施導致希臘自殺率在2011及2012年內急升35%,數據顯示失業率增加與自殺率存在明顯相關性。他直言這情况跟俄羅斯當年奉行震盪療法導致自殺急升非常相似。
希臘學者﹕緊縮令自殺率升35%
兩年前,牛津大學社會學家斯圖克勒(David Stuckler)和史丹福大學病理學家Sanjay Basu合撰《為何緊縮會殺人》一書,透過蒐集數據去驗證「緊縮足以致命」這理論假設。他們指出,1991年蘇聯瓦解後,俄國經濟崩潰,貧窮人口急升、人均壽命下跌,有關問題在年輕男性身上尤其嚴重,但類似情况並沒在每一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出現。當時情况最慘烈、自殺率飈升最嚴重的,是俄羅斯、哈薩克和波羅的海三國,而他們正正就是「採取由薩克斯和薩默斯等經濟學家所提倡的『震盪療法』」的國家。
斯圖克勒在另一項於《刺血針》發表的聯合研究中也點名批判了薩克斯,指震盪療法令前蘇聯地區百萬人提早死亡。就此薩克斯撰文質疑研究存在缺陷、因果關係並不鮮明,又指同樣採取了震盪療法的波蘭,人均壽命並沒因此出現顯著變化。薩克斯2012年曾發表文章,否認當年自己是在協助將「華盛頓共識」(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強加於俄國,重申當年雖有向俄國提供經改建議,但部分重要建議並沒得到落實,例如當年他認為俄羅斯需要一個強大的社會安全網、大型天然資源企業應留在國家手中、私有化在迅速推進之餘必須「透明依法」等等。他還表示,當年曾強調西方必須像協助波蘭改革一樣,向俄國提供大量經援,惟美國和IMF拒絕。總之就是錯不在理論,而是執行不徹底。
推經濟政策須顧民生後果
誠如加拿大著名社運人士Naomi Klein所言,薩克斯文章反映他仍企圖為當年的失敗政策辯護,只是花了更多筆墨去強調當年應該給予低下層更多紓困措施。當然,薩克斯只是學者一名,並非擁有實權的政客,將所有責任歸咎於他也不公允,但無論是當年的俄羅斯還是今天的希臘,都印證經濟政策不能罔顧民生後果硬推。
斯圖克勒在其著作中便提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接受了IMF緊縮要求的泰國和印尼,社會都出現了大規模饑餓問題,因傳染病而死的人數也暴升,反觀抗拒IMF建議的馬來西亞,卻成功維護了國民的健康,直到15年後IMF才正式就處理這場危機不當道歉,承認其政策建議所帶來的傷害比原先估計高出三倍。誰能說緊縮不會殺人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