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順﹕海濱應主打平民消費
管理局最快年底倡議成立
【明報專訊】中環新海濱用地近期搞作多多,摩天輪及「復刻版」荔園率先為海濱增添生氣。而醞釀約10年的海濱管理局成立亦漸露曙光,據悉發展局最快年底向行會建議成立海濱管理局,之後海濱事務委員會將解散。海濱事務委員會公眾參與核心小組主席吳永順表示,公眾諮詢的結果反映,管理局應否「自負盈虧」是最大爭議,他認為海濱發展應主打平民消費,「商業不是罪,只要不是(賣)名牌便可」。
明報記者 岑詠欣
「商業非罪 不是賣名牌奶粉便可」
海濱管理局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去年底結束,負責的公眾參與核心小組已向發展局提交諮詢結果,小組主席吳永順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各界對成立管理局未有異議,與首階段諮詢結果一樣,建議董事局架構少於20人,先由政府出資設立,但最大爭議是管理局應否「自負盈虧」,諮詢報告亦會提及此爭議,「市建局的爭議令大家擔心海濱管理局會否變成『賺錢機構』或『甩繩馬騮』,不做蝕錢項目」。
那海濱發展應否「零商業化」?吳永順不認同,認為商業元素可令海濱發展多元化,「零商業化會很沉悶,加上若要長遠運作,需有收入來源,只靠雪糕車、賣雞蛋仔不會賺得太多,可設露天茶座」,但消費須走平民路線,將海濱建設成「香港人的海濱」,而非旅遊景點,「不是(賣)名牌、奶粉、金飾便可,亦不能沒有礦泉水、可樂(售賣),不論貧富都可享受」。
12幅海濱用地 中環最有潛力「賺錢」
兩年前的首輪諮詢建議將12幅海濱用地撥予管理局發展,吳永順透露成立管理局後,頭炮將是中環新海濱發展及東區走廊下建造行人板道工程,他指眾多幅海濱用地中,以中環最有潛力「賺錢」,「但發展中環海濱的收入補貼其他海濱發展,又是否足夠呢?以東區走廊鋪板道為例,要投放資源做,一定會蝕」。
現時中環逾3.6公頃海濱用地由私人公司承租管理,曾舉辦紅酒美食嘉年華,亦與邱達根的公司合作令荔園「翻生」,吳永順認為管理局日後亦可考慮與私人公司合作,舉辦更多不同類型的活動,「自己搞活動,花款未必多」。他指現時海濱地帶在康文署規管下諸多掣肘,「受遊樂場條例規限,不能放氣球,又不能放風箏,其實不應假設海濱只是一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