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殷弘﹕中國應用行動釋除疑慮
【明報專訊】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戰略難免引起各國疑慮,身兼國務院參事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說,外界有擔心很正常,中國不能光靠自己「一頭熱」,而應與其他國家做更充分的磋商,但真正要靠行動釋除疑慮,否則就好像一對互不信任的情侶,每日要問一次「你愛不愛我」一樣愚蠢。
以情侶比喻光說「我愛你」沒用
時殷弘認為,周邊國家的疑慮主要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特別是如果原本的力量平衡非常急劇地變動,疑慮和不安感就會更強烈。「你要消除疑慮是不可能的,但是有義務盡可能把太過頭的疑慮給消減一點」,例如加強事前磋商、增加項目透明度等,「中國應該多傾聽、多學習,因為(一帶一路)沿途經過的國家,他們的社會、經濟、宗教等等,總的來說很不熟悉」。
但是他強調,「一帶一路」的工作重點並不是增信釋疑,「商人從不談信任,而是好好地去處理具體的問題」。他打了個比方,「有一個非常蠢的男孩和一個非常蠢的女孩,每天下午,這個姑娘都要問他的男友,你愛不愛我,每天下午,這個男友都回答說,我愛你透了,但是沒有用,第二天必定要回答。在姑娘那堙A儘管她的男友信誓旦旦地天天講,沒有提高她的信任度」。時殷弘說,「比較聰明的說法,就是偶爾說一次我愛你,其他時候去好好地了解對方、對待對方,通過具體言行充分證明我愛你」。
倘繼續韜光養晦「恐怕各國不會很滿意」
記者問及「一帶一路」是否標誌已故中共領袖鄧小平「韜光養晦」方針的結束,時殷弘回應稱,「世界上沒有萬應靈藥,沒有永久的教條」,「韜光養晦」在歷史上起到非常傑出的作用,但是近年愈來愈在外部世界引起負面反應,被認為是推卸責任,「中國在一些重要的世界問題上,已經成為主要責任者,例如中國是第一碳排放大國,已經是眾矢之的了,怎麼韜光養晦?」
「中國是世界上某些地區海洋領土爭端嚴重、海洋權益爭執嚴重的主要責任者之一,也是軍備競賽的主要責任者之一」,時殷弘指出,他不是判斷誰對誰錯,只是說事實,「儘管中國政府近年來已經做了非常巨大的努力,非常積極地、顯著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貢獻,但是恐怕中國還必須做更大的貢獻,如果你韜光養晦的話,恐怕世界各國政府、各國人民,包括發展中國家人民,都不會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