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初患者 申院舍難過評估
【明報專訊】社聯統計本港現有最少11萬名認知障礙症患者,每3名85歲以上長者便有1人患此病。由於患者會逐漸失去自理能力,需24小時貼身照顧,不少家人希望盡早為他們輪候資助安老院舍,但有家人曾嘗試申請時,患者因初期尚未失去自我照顧能力,未能通過輪候資助院舍的統一評估機制而申請落空,至病情惡化才通過評估,至今未獲宿位,促當局正視患者需要。
病情惡化才批再輪候
蔡太的八旬母親2008年出現認知障礙癥狀,其後於公立醫院確診,由於患者行動及自我照顧能力將每G愈下,蔡太遂按醫生建議盡早為母親輪候安老院舍。不過,其母當時仍有活動能力,未能通過輪候資助院舍的統一評估機制,至2010年情G轉差才通過評估。
蔡太母親確診後7年間,由「識行識走」變成連起身坐下等簡單動作亦要人協助,至今仍未輪候到院舍,現靠聘請外傭貼身照顧,並由蔡太的丈夫每周接送往芹慧中心接受針對訓練延緩病情。
蔡氏夫婦年紀漸大,憂心沒能力照顧母親,曾嘗試找私院,但找不到有針對認知障礙患者的服務。蔡太說,現時最擔心母親吞嚥能力轉差要插胃口,無法再在家居照顧。
冀加強培訓 促醫舍合作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總幹事李雅儀說,冀當局檢討安老政策時考慮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加強職員對此症的認識及培訓,並加入延緩認知障礙症訓練,減低患者退化速度。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促政府盡快實行「醫舍合作」,讓公立醫院確診的病者可盡快輪候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