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石舉殯 全國下半旗悼念
【明報專訊】從1987年至1997年的10年間,一直在中共黨內排名第三的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全國人大前委員長喬石(原名蔣志彤,上圖)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歲。其遺體19日在北京火化,北京天安門廣場降半旗。同時,新華門、人民大會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各邊境口岸、對外海空港口,中國駐外使領館均下半旗致哀。
為了悼念喬石逝世,19日全國下半旗致哀。清晨4時46分,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國旗隨荂m義勇軍進行曲》的節奏升至頂端,國歌結束後又緩緩降下,降至旗杆中間位置。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這是中共中央聯名全國人大、國務院和中國政協給予剛逝世的喬石的歷史評定。喬石是在2015年6月14日7時8分病逝於北京醫院,各路消息靈通的媒體雖已知曉卻都按下不發,或許正是等待中共高層和理論界擬出對喬石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評價。這種統一行動的形式和這一評價本身,都說明中共在處理喬石事後問題時的慎重態度,以及對喬石的尊崇。有觀點指出,喬石是第一位去世的中共第三代領導人,官方對其播報的規格和模式或將成為標尺。
作為在中共內外均享有極高聲譽的領導人,在19日舉行的告別儀式,預期中共7常委,以及多位元老都會現身悼念。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於喬石的高度評價和高規格對待,也是中共從歷史上尋根的舉措之一。
雖然,對於中共第三代如何評價,尚未到「必須」的時刻。不過在他們的政治影響力已經消褪的時候,對他們政治生涯或許可以進行初步的評價。
中共第三代對改革開放的推動力度並不亞於其前任。在擱置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深層改革的背景下,對經濟體制的市場化改革,對軍隊改革的現代化,對韜光養晦外交戰略的遵行,實現了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持續發展,並奠定了中國崛起的物質基礎和勢能。
從某種角度來說,第四代因為與第三代的10餘年路徑沒有大的錯位,延續整個治國理政政策,由此就更不能低估第三代領導集體對中共執政黨,以及對中國的影響力。
這是自1998年楊尚昆逝世以來,中國首度為本國領導人逝世下半旗。新華網早前報道,截至目前,天安門廣場的國旗下半旗52次,其中31次為中國國家領導人下半旗,17次為外國政治人物下半旗,一次為南聯盟使館被炸事件遇難記者,另外三次則是汶川地震
、玉樹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的全國哀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