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每半年應驗肝 預防肝炎惡化和復發(一)

[2015.06.16] 發表

當大家以為肝炎像肺癆一樣成為歷史頑疾之際,原來它的陰霾仍未完全消散。據亞洲肝病學會資料顯示,現時香港慢性乙型肝炎帶菌者約有6.5%,四十歲後若未有好好護理,每八個帶菌者中有一個會死於肝硬化或肝癌。

儘管治療技術不斷進步,惟死亡率持續高企,反映患者缺乏檢查意識,以致錯失及早治療機會。可幸是在藥物發展上,除丙型肝炎有嶄新治療方案外,乙肝新藥物研究也在密鑼緊鼓中,有望為患者帶來根治希望。

84 年後嬰兒感染率大幅下降

據世界壎芠梒散峟p,全球慢性乙型肝炎帶菌者數量以亞太區及非洲地區最多,粗略估計約佔人口的百分之八。乙型肝炎(hepatitis B,HBV)向來是亞太區的高發區,現時中國的感染率約為7.5%,香港的感染率略低,約為6.5%,以700萬人口計算,帶菌者大概佔45萬人,比較之下,中國人口基數大,香港感染數字未算驚人,有賴香港政府於1984 年全面實施新生嬰兒乙型肝炎疫苗接種計劃,令1984年後出生的嬰孩獲得疫苗保障,感染率由原本的10%大幅下降至少於0.5至0.1%。

慢性乙型肝炎帶菌嚴重可引致肝硬化,甚至肝癌,據香港醫管局統計,2012年首位癌症殺手依然是肺癌,肝癌位居第三,死亡人數大概為,505 人。相比中國每年死於肝癌人數約為三十五至五十萬,香港死亡率遠比中國大陸低,但因末期肝癌的致命率很高,若然乙肝帶菌者能及早做好預防措施,便可大大減低死亡風險。

每八名帶菌者一人死肝癌

大部分慢性乙肝由母嬰傳播,若嬰兒無打疫苗,95%會終身帶菌,若然不理會四十歲後每八個帶菌者會有一個死於肝硬化、肝癌。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程思遠(中國.國際)肝炎研究基金」創會信託人廖家傑說:「『不理』是什麼意思?一,一直沒有接受藥物治療,降低肝癌風險;二,無做超聲波檢查;據多年臨床經驗所見,絕大部分末期肝癌死亡個案,是因為死前兩三年前沒做檢驗,到發病時已是末期,自然神仙也難救。」正因為預防意識差,在過往十六七年,儘管防控乙肝病毒藥物的推陳出新,肝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只有輕微下降,比較兩者趨勢,一旦發病致命率更高達八成。

「八成是十分高的數字,幾乎一發現肝癌就實死,那為何會去到末期先知?事實上,癌症形成不是一兩個月的事,當感到腹痛、腹部頂荂B消瘦,至少要兩三年時間,如果可以早些發現,便能及早接受治療,可省回高昂醫藥費之餘,最重要是保住條命。」

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是乙肝感染高峰期,1984年之前出生的還有一大批人未打針,那些人現時開始步入中年,病情影響陸續浮現。綜觀近年十年肝癌發病及死亡率趨勢,明顯反映人們的預防意識不足。

40歲每半年進行超聲波檢查

他強調,定期檢查是減少乙肝帶菌者死亡風險的關鍵。目前,全球三大肝病學會,包括美國肝病學會、亞太區肝病學會及歐洲肝病學會在2014 年乙肝控病指引中均建議,慢性乙肝帶菌者於四十歲後應每隔六個月進行一次肝臟超聲波檢查,及甲胎蛋白檢驗。有人或許質疑,每半年檢查一次,有否需要如此頻密?廖家傑解釋,腫瘤形成之初,生長速度較慢,愈是後期,形成速度愈快,情況會愈變愈壞,腫瘤體積甚至可在數月間以幾何級數增大。「由0.5到1cm的腫瘤,約需二十二個月;由1到1.5cm,需要十六個月,但到了1.5 到2cm 大則只需九個月。超聲波未必檢查到太細的腫瘤,故重點是定期檢查。」

若腫瘤未超過4cm,均可以手術切除,或以射頻、化療等方法醫治,根治機會較高;相反,腫瘤大,不單難以切除,手術風險高,且要切除的肝臟面積可能很大,考慮更多;一旦腫瘤擴散至血管、淋巴,以至其他器官,治療難度大增,復發率、生存率自然下降。

現時,治療末期肝癌的標靶藥物,一個月療程至少要四五萬元,但只助延長壽命三至四個月。續命療程是否值得,對患者及其家人來說固然是兩難,然則,即使早早透過藥物來控制乙肝病情,又是否代表一勞永逸?廖家傑透露,有關乙肝藥物的研究,未來十年將有關鍵性的發展。

藥物終極目標:表面抗原轉陰

自1998年起,國際醫學界已經研發大量藥物如恩替卡偉、泰諾福韋等,有助大幅降低乙肝患者的病毒帶菌量(達至不可測水平),以及控制肝炎,減低演變成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唯現時核隞鏽口服藥或干擾素針劑均未能完全將乙肝病毒清除,換言之,病人一旦停藥便可能會復發,較難斷尾。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