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差不多」堅持100分美甲體驗
列治文是美甲店的激烈戰區,削價競爭的結果可能犧牲了品質──擁擠的空間、吵鬧的環境加上參差的美甲技術,讓「做指甲」變得像買快餐,只求有、不求好。
來自台灣的Shirley Wang在4年前開設了ShiNail美甲專門店,專走精緻路線。以客人的角度出發,店內陳設、消毒清潔以至員工訓練都是一絲不苟,並運用「酒店管理」的方式來營運,讓這間位於列市中心的小店,在短時間內成為美甲界的名牌之選。
ShiNail是Shirley在加拿大的第一盤生意,在台灣曾經營過服裝店,又曾是模特兒,對「美」要求甚高的她,當時看到市場上沒有任何美甲店達到她的要求,便決定自行開一間。「可能因為這裏做生意成本高,很多人都抱着『差不多就夠了』的心態,不願意投資在細節方面。想尋找更好的服務的客人,也只能屈就了。」Shirley相信,市場上一定有和她想法相同的人,於是便放手一試。
「我是學酒店管理出身的,我相信若能將酒店的經營方式和美甲結合,就能創造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服務。」
寬敞空間 營造高檔氛圍
由決定開店到真正開幕,Shirley一共花了八個月時間籌備,「客人一來到ShiNail就會感覺到不一樣,我們店裏只有三張做手的工作檯,故意留出大片空間和沙發休息區。」
Shirley解釋,市面上很難找到一間美甲店像她這樣,桌子放得這麼少,「大部分的店都會盡量放滿工作,這樣可以接更多客人,但客人就要被迫擠在一起,沒有私隱。」
在足步護理區,ShiNail擺放了三張非常氣派的太空座椅,Shirley表示,當初為了尋找合適的椅子,費了很大功夫,「後來找到這張,要價比一般的貴出2至3倍,每張要價7千多,但因為很適合ShiNail的風格,所以即使貴也要買。」重槌出擊,Shirley成功將ShiNail打造成一個舒適、優雅又甚具時尚感的美甲專門店。
三權分立 企業化管理
為了和其他美甲店創造出差異,她特別與專門的設計及營銷公司合作,由內至外建立「品牌」。「我相信專業,每個人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把事情做到最好,就像在酒店,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範疇,我則負責管理。」Shirley透露,ShiNail分為技術、營運和營銷三個部門,「技術部就是技師,營運包括前台、管理層和公關,營銷則負責宣傳和社交媒體等。我講求團隊合作,大家要互相支援,而不是自己顧自己的客人就算。」
她笑言「公關」這個職位大概在別的美甲店找不到,有些店甚至要技師自己接電話,「我們的客人大部分以華裔為主,很多客人來做指甲其實也是想找人聊天,所以公關就要負責關心客人。與客人保持良好關係,這也是服務的一部分。」
外籍技師 提升軟實力
Shirley透露,經營美甲店最困難之處在於網羅人才。「我們的技師分為三個等級,我會不斷要求她們提升自己的技巧。」要求甚高的Shirley,對於每個步驟及細節都十分嚴謹,她坦言,並非每個技師都能接受,「像剛剛所說,這裏的人容易有『差不多就好』的想法,覺得不用做到100分,但我認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為了提升技術,Shirley經常會從亞洲,例如日本及台灣,請來客席技師,「目前正在駐店的日本技師手繪技巧非常了得,我會讓本地技師多向她討教,學習別人的長處。」Shirley認為亞洲技師的創作較豐富,技巧純熟而且速度快,所以寧願多花錢也要創造交流機會。
4倍成本 建立品牌形象
「一般的美甲店開店成本約5萬就夠了,但我花了20多萬。」雖然花得多,但由於定價亦高,故開業四年多來早已回收成本,每年平均業績有20至30%增長。Shirley一直以來都有開分店的念頭,但礙於人才培訓不易,故遲遲不敢實行,「分店的品質必須跟總店一樣,否則會拖累總店辛苦建立的品牌形象。」
因此,Shirley正考慮成立培訓課程訓練新人,希望有助日後建立更龐大的美甲事業。
而有興趣加入美甲行列,又認同Shirley經營理念的人,Shirley表示歡迎大家加盟ShiNail,成本約為15至20萬元,「除了開業支出,還要準備起碼半年份的營運預備金。」
看似簡單的小店,裏面卻有着大企業般的管理技巧,以及不妥協的服務精神。在訪問最後,Shirley有感而發,說這門生意其實不只是為了賺錢,「要賺錢回亞洲更容易,但我就是想留在溫哥華挑戰自己,做出不一樣的東西來!」文、圖:陳韻如
經營小檔案
啟動資金:20多萬
僱用人數:約15人
成本回收:4年內
利潤:每年增長20至30%
創業總結
優點:開店時期遇上中國移民潮,中國新移民對高消費服務需求量大。
缺點:開店裝修花費過高,若未來再開分店會嘗試壓低成本。
前景:開技師培訓班、開分店或開拓加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