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互認基金背後契機
上周中港兩地證監公布兩地基金互認安排,允許合資格的中國與香港基金可透過簡化程序在對方市場銷售,初始額度為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雖然措施起動額度不算太大,但市場普遍認為這措施對股市成交、投資者選擇及整個基金業都有正面的刺激。
短期實際效益不太大
對於今次的政策安排,我會分幾個層面去分析,如果說對港股的刺激,我認為短期內的實際效益不會太大,究其原因,中港基金互認早在2012年底時已被探討,當時跟滬港通被市場定位為中國以「兩條腿走路」開放中國金融市場。
所以,今時今日中港基金互換已不算驚喜,加上早前中證監公布公募基金可投資港股時,已滲入港股開通予中國基金的利好因素,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繁多,股票部分僅佔當中不足一半,假若起動3,000億元流入香港股票,基本上1天的成交已可以消化。
反過來看,目前於中國合資格的基金數量高達850隻,管理資產總值已達2萬億元人民幣,所以,即使用盡上限,最多只佔現有合資格基金規模的15%。
從數據上的分析,中港互換基金的起步刺激真有限,而市况之所以繼續熾熱,明顯是在炒作未來的憧憬。
然而,從對投資者的投資選擇及對基金業界的發展,明顯是有一個不錯的深化效應;「滬港通」通車後,不少香港小投資者都想參與A股,但無奈不熟A股炒作韻律,所以他們停留「觀望」階段。
日後兩地基金互換開啟後,令市場投資寬度闊了,投資A股已不單靠買A股ETF了,而且可以參與一些專題產業板塊基金出擊,事實上,目前A股個別板塊走勢,比起上證或深證指都跑贏很多,所以,開放互換基金後,對於香港投資者是多了不少選擇。
進一步而言,中介銷售角色如銀行、投資顧問及保險公司的商機也自然增加;因此,整個中港基金互認的啟動,對整個金融產業鏈的影響更為深遠,而並非單是可令恒指再跳升多少點。
每日股市基金行情請點擊這裡獲得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