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際十字路會租用的掃管軍營建於1931年,原稱「大欖軍營」,由皇家歲堣u程兵團駐守,後來曾改名「寶隆軍營」。回歸後掃管軍營部分已撥予哈羅國際學校,餘下佔地約5公頃則撥予十字路會。本報曾向國際十字路會查詢,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據悉,政府正為該組織物色土地搬遷,但至今仍未有結果,該組織亦有心理準備結業,有職員表示十分可惜。據了解,規劃署覓地建屋時,評估十字路會使用土地不算有效率,加上該地本身已是「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改劃住宅用途阻力有限,故決定收回該地。 記者上周到國際十字路會,發現該處除了遍佈大樹,該組織亦利用前軍營的建築物,暫時儲存回收物品,當中一幢建築物,放滿了二手家俬,估計有數百件,部分仍甚為簇新。該會未有提供回收數字,但其網頁表示,每年分派200個貨櫃的物資,60%在香港分發,餘下40%運到海外60多個國家或地區。 分配捐贈物資送世界各地 資料顯示,國際十字路會由兩名居港外國人於1995年成立,以香港為基地,目的是協助本港組織分配物資,務求成為捐贈者與受助者之間的十字路,讓世界物資得以去到有需要的人手上。機構由最初只有一至兩間公司捐贈二手物品,到今天有近千間公司定期送贈簇新物資,包括地產商棄置的電視機、幼稚園的遊樂設施、酒店更換的舊H褥、飲食集團棄置的餐具,以及航空公司不要的毛氈等,20年來將原本運往堆填區的物品,送到有需要人士手上,例子包括舊單車成為岡比亞兒童上學的交通工具;遊樂場設施送到烏干達,為一間收容內戰孤兒學校的學童帶來歡樂;本港醫院的病H曾送到海地,令當地病人不用睡在地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