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第五次首席談判官會議昨日起在新加坡一連3天閉門開會,今次會議被認為是亞投行6月底正式成立前最重要的會議,將討論出資比例、投票權、理事席位、首任行長人選等諸多具體問題。而台灣、香港加入之事會否在今次會議上有決定也引人注目。對這一問題,各方的關切點不一樣,北京關注的是會否影響「一個中國」的問題,台灣關注的是會否在名稱上受「矮化」的問題,而其他國家關注的則是中國「一國多席」的問題。 他國憂華「一國多席」擁否決權 由於亞投行是按出資股份決定投票權重的,而出資股份的比例又是按亞洲和非亞洲七三之比劃分,然後再按各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和購買力平價指標(PPP)一定權重比計出。雖然中方聲明,不會如美國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般在亞投行擁有否決權,但較早前的報道稱,中國將佔亞投行約三成股權,幾乎相當於全部非亞洲國家股權比例的總和,將來若加上台灣、香港的股權,大中華的股權幾乎擁有事實上的否決權。 雖然兩岸三地的人都知道大陸和台灣協同一致在現在幾乎是天方夜譚,但在其他國家眼中,大中華的經濟一體化仍是可怕的夢魘。 歷史上在國際組織中一國多席的經典案例就是聯合國。1945年成立時,由於在51個創始國家中,美國後院的美洲國家就佔了21席,加上英國將尚未獨立的殖民地印度、美國把尚未獨立的菲律賓都拉入聯合國,以及當時的中華民國親英美取態,共產國家的蘇聯只有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兩個盟友,顯得勢單力薄,斯大林竟提出要將蘇聯16個加盟共和國全部以獨立國家名義加入聯合國(當時也不怕國家分裂),嚇壞了美國總統羅斯福。 蘇聯曾在聯合國擁3票 最後討價還價的結果,是准許蘇聯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而作為對等條件,美國也保留了在聯合國中有3票的權利,至今未用。不過,聯合國現已發展至有近200成員,多兩票作用微乎其微,在安理會擁有否決權似乎更有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