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香港學生心目中,究竟何謂「筍工」?是根據興趣、收入還是社會地位而定?
2014年的12月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與商場發布「2014香港學童夢想調查」,訪問450名9至14歲學童,發現逾九成半表示自己有夢想:近兩成希望30歲前擁有自己的車或樓,三成希望30歲前能做理想職業。根據調查,理想職業以收入較可觀為主,首三位是會計師、核數師及銀行投資,近兩成學童希望做老闆。不過調查也發現,超過六成孩童沒有信心達成夢想,主要原因來自能力,兩成半認為自己的夢想與父母期望有分歧而感到沮喪。
在外國,年輕人的理想職業則較為多元化。美國大型求職網站Glassdoor綜合2011至2014年,20至29歲的僱員數據,列出年輕人滿意的工作。網站發現營銷經理為榜首,而救生員、咖啡師和調酒師分別位居第七、八和十位。
Glassdoor的專家Scott Dobroski稱,救生員、咖啡師和調酒師之所以能入圍十大,因為對美國青少年來說,穩定、有前景的職業並不是唯一讓他們快樂的原因,相反這些工作有靈活的時間表、愉悅的工作環境,反令他們在工作中得到滿足感。
反觀本港,咖啡師和調酒師多被認為晉升前景相對不理想,救生員的工作也較安坐辦公室的白領辛苦,因而不太受歡迎。香港學生考量職業時主要以收入、前景、晉升機會來衡量,將個人興趣排到較後的順序中。甚至被視為「應該浪漫」的大學時期,也會盡力當兼職、實習、追趕成績以豐富履歷,忽略體驗生活和發掘個人興趣的機會。
外國休學擴視野
事實上,外國非常流行gap year(空檔年),即在高中升學至大學期間,或在大學時休學一段日子,去深度旅行、工作等擴闊視野。不少外國學生都認為,休學讓他們學到許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相較外地,香港空檔年風氣不算流行,同學只希望盡快完成學業,得到學位後找份好工,盡快達成買樓、買車的夢想。
■相關概念
期望(aspiration)
生涯規劃(life planning)
潛能(potential)
升學主義(credentialism)
多層思考
1. 參考資料,指出個案中Vicky放棄穩定職業,到酒吧當拳手的原因。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你認為年輕人應在讀書時期選擇「空檔年」嗎?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1.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2014香港學童夢想調查」:www.ife.org.hk/parents-school_detail.php?id=220
2. 健吾,〈Gap搞過了如何活下去〉,《明報》,200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