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作家﹕游欣妮創作最重要堅持
【明報專訊】「豆丁老師」游欣妮,以《我搣時很煩》一書為人所知,當初入行,是因為老師一句「每個老師都相信你,你還有什麼理由不相信自己?」在教學和寫作路上,相信和堅持,是她一路走來的力量。
畫圖聽歌 領學生投入文字
1. 為什麼教書?
2008年大學畢業,7月某天接到母校老師來電,邀我9月回校代課10星期。我擔心力有不逮,誤人子弟,想要推辭,老師一句「每個老師都相信你,你還有什麼理由不相信自己?」如當頭捧喝。加上原本9月上任的大學研究助理工作,老闆願意等我,我鼓起勇氣接受挑戰。一試之下,愛上教書。翌年覓得全職教席,一做6年。
2. 教學生涯中有何深刻時刻?
4年前當上中四班主任,曾發起全班清潔課室。雖然有工友負責,但我想團結他們,增加歸屬感。大家都是班中一分子,有自己的角色與位置,堅信每個人都能做到。起初學生很抗拒,一放學就溜掉,只有幾個心腸軟的學生不忍我一人打掃,勉強幫忙。堅持一年,中五學期初,學生都自覺打掃。有時工作不如意,感到沮喪,覺得自己做不好,無法使學生在學業或做人上有所成長,就會看看學生寫的信,振奮士氣,堅持下去。
3. 教書與寫作有何相似之處?
教書與寫作同樣要堅持。寫作於我,是無可取代的興趣,創作最重要的不是靈感,而是堅持。當教師,每天勞心勞力,課後又有拔尖班、補課、批改作業、備課等,每晚8、9時下班很平常。4年教學與進修,忙得天昏地暗,常常通宵達旦,但再忙碌,也得擠出時間不斷寫,只因「怕有朝一日得了腦退化症,會忘記了感動的事,還有重要的人和事,到時忘了也可拿來看」。
4. 如何帶領學生親近文字?
我從小愛寫字,預科時更夢想出書。但學生有的不愛看字和看書。我會投其所好,從流行文化入手,挑繪本,甚至漫畫,刪去文字,讓他們看圖寫故事;愛聽歌的學生,則鼓勵看歌詞做閱讀理解,學習分辨優劣。看的時候要帶着問題,思考歌詞從什麼角度敘事、怎樣補充細節、同一主題自己會怎樣寫。歌詞的句子結構、意象與一般文章不同,某些歌詞會重複出現,可分析修辭、寫作手法等。
★推介作家
?辛波絲卡
波蘭女詩人,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作題材多來自生活與社會。喜歡這位作家,是因為接觸到〈一見鍾情〉這首詩,一見鍾情的兩人,可能曾不經意相遇而不知。還有〈寫履歷表〉一詩,讓人反思學歷代表人生嗎?她的詩作充滿智慧,而且細心觀察生活。
?陳慧
特別喜歡《拾香紀》,曾為該書編寫大事年表。書中展現從前香港的風貌、人情、生活,有種淡淡的情味。如十香第一次上幼稚園,其他家長為哄孩子停止哭鬧,瞎說會留在校園,然而,只有十香的大哥堅守承諾,一直等待十香下課。手足親情、重視承諾,不言而喻。
★推薦書籍
胡燕青老師的作品,充滿生活感,又有智慧,特別是《時間麥皮》。本書是新詩詩集,把生活的點滴化為詩篇。學生抗拒讀詩,以為很深、看不懂,但此書容易理解和賞析。
★人物檔案
游欣妮,2008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學中文科教師兼作家,新詩作品曾獲2008年中文文學創作獎優異獎、第五屆(2008-2009)大學文學獎優異獎。散文《我搣時很煩》獲香港教育城「十本好讀2011」第一名,《我搣時心太軟》獲香港教育城「十本好讀2013」第二名,還著有《搣時前傳——游樂園》和首本詩集《紅豆湯圓》。
文:劉慧盈
圖:陳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