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聯同進師盟反普教中
教院專家:「我手寫我口」好處未夠
【明報專訊】進步教師同盟、普教中學生關注組等7個組織昨發起「辦學憑良心,粵語教中文」活動,趁立法會討論以普通話教中文議題時,在立會外集會反對;教育局則重申,推行普教中是「遠程目標」。參與為教育局追蹤研究普教中的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助理教授鄧城鋒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未有證據證明普教中可提高中文科成績,反而會窒礙中文科教學,需一兩代人在普通話環境下成長,普教中才可取得好的教學成果。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開會討論普教中,進師盟、普教中學生關注組、港語學、中大本土學社及浸會大學、教育學院、香港大學3校學生會,會議期間在立法會外集會,並向教育局遞信表達反對意見。
定為中文科遠程目標 議員批無諮詢
教育局於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稱普教中是中國語文課程的遠程目標,被議員質疑此決定沒有經過諮詢,局長吳克儉回應指出,此建議是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在2003年的一份報告中提出,局方現未有落實時間表。
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林建平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應在小學及初中階段推行普教中,因普通話的口語與書面語統一,而廣東話「聽說」與「讀寫」分開,學生運用時要經過額外轉換。他又指2000年時,他曾在屯門某小學研究普教中,該校每級各有兩班普教中及粵教中,中文科獲得成績優異獎的幾乎全為普通話班學生。
普通話教學專家:研究證成績較佳
教育局委託了大學為普教中進行追蹤研究,參與研究的鄧城鋒表示,暫不可公開研究結果,但他認為,現時未有實證研究可證明普通話教學有助學習中文科,故對全面推行普教中有保留。他舉例指出,現時支持普教中的原因包括普通話「我手寫我口」,有助改善作文使用口語問題,但詞彙規範只是淺薄的改善,作文更重要的命題立意、謀篇佈局等與普通話教學無關。
鄧又指出,要全面推行普教中並非不可,但需一兩代人一出世便生活在普通話環境中,才能得心應手地將普通話作為學習工具,但同時亦不利於嶺南文化傳承,也會令文化走向單一化。
本身是中文科教師的進師盟召集人施安娜稱,不認同普通話是「我手寫我口」,因普通話口語與粵語一樣,較鬆散與隨意,惟寫文章要簡潔、凝練、對文化及事物有理解,故訓練口語不能提升寫作水平;反而學生用粵語思考卻要用普通話表達,會影響其發揮及學習中文知識,就如英文教學會窒礙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而教育局指教師要更多支援才能做好普教中,是將責任推給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