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倒春寒」 北京仍願「促和」
近日歷史問題再度困擾中日關係,令原本可期的「外交春天」平生變故。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意「淡化」對二戰歷史的評價,引起北京方面不滿。
今年夏季,安倍將就日本戰敗70周年發表講話。雖然安倍此前聲稱「要從總體上繼承『村山談話』」,但在行動上,卻試圖架空其中的核心表述,如「侵略」和「深刻反省和歉意」等。上月,安倍召集起草講話的專家團隊,定調五大論點,強調「面向未來」,而未提「道歉」。
最近一周,中國外長、駐日大使、外交部發言人等密集就中日關係表態。外長王毅指出:「70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70年後,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
自去年11月中日政府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後,雙方隔空指摘的聲調有所降低,在此氣氛下,「輸掉良知」的敲打不可謂不重。
但另一方面王毅也表示,9月中國舉行抗戰勝利閱兵期間「會向所有的有關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發出邀請,不管是誰,只要誠心來,我們都歡迎。」
「所有」國家當然也包括日本,而前提就是要在侵略歷史問題上展現誠意。
駐日大使程永華則以相對「軟感化」方式提出,今年是促進中日關係發展的契機,希望雙方繼續增進相互理解和共識。
不願衝突升級 軟硬兼施
北京外交政策人士稱,目前官方不希望中日之間政治衝突再升級,施以輿論和道義壓力的目的仍是希望促進和解。在中方看來,日本唯有直面歷史才能放下歷史包袱,為兩國關係打通未來。
本月中上旬,日本民間團體「繼承與發展村山談話會」訪華,顯示出北京希望「以民促官」,為中日關係積累改善性因素的意願。
對於日本執政者以政局和選情為由出爾反爾,北京一直有所警惕,並留有「後手」。從2014年中國政府就二戰問題所展開的國際輿論戰看,打出了一輪輪「歷史牌」、「立法牌」,顯是有備而來。
近日,中國軍方消息透露,中日防務部門已就海空聯絡機制達成共識,「啟動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但軍方人士也警告說,若安倍遠離日本前幾位首相發表的聲明,必將損害兩國關係。
弦外之音是,日本對於戰爭的反省和認罪態度將是中日關係能否持續轉暖的決定因素。中日高層交往和中日磋商機制能否按計劃重啟,也將取決於此。